您当前的位置 : 淮北 > 淮北要闻 > 市外媒体看淮北

中安在线   2018-10-08 15:08:06   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   编辑:

  淮北市地处安徽北部,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人口220万,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建市近60年来,因采煤塌陷土地35.3万亩,“塌陷之殇”成为制约淮北经济发展的心头大患。基于此,淮北市委市政府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持续发力。 如今,这里先后获得国家土地复垦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湿地公园等称号;“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风貌正在形成。

  昔日良田遭“塌陷之殇”

  淮北市自建市以来,累计生产原煤约10亿吨,在为国家发展提供大量煤炭资源的同时,城市周边也形成了众多的采煤塌陷区,土地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塌陷土地约35.3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6.95万亩,村庄面积5.83万亩,其他用地2.52万亩;塌陷深度大于1.5米的塌陷地面积约19.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82万亩。 淮北已塌陷土地中,塌陷耕地占比为76.3%,均为耕性良好的耕地资源。目前,该市人均耕地仅为1.15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绝大多数塌陷区,人均耕地仅为0.5亩左右,低于联合国环境署规定的人均0.8亩的粮食安全警戒线。 生态环境被破坏,无法居住生活。采煤塌陷造成地下水层破坏,引起区域性地表水泄漏、地下水位下降,使矿区及周边大范围内的地下水均衡系统受到破坏,塌陷区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新的生态体系短期内又难以建立,杂草丛生,成为程度不一的污染区,无法居住生活。 此外,房屋道路开裂,危及群众安全;土地“未征先塌”,失地农民无法入社保;建设用地紧缺,城市发展受限。

  让“塌陷地”变“沃野良田”

  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在复垦后的土地上发展规模种植,建成2万余亩无公害优质葡萄园,年产量6000余万斤,亩产值平均达1.5万元。段园“大庄葡萄”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荣誉称号,畅销上海、广东等全国10多个省市。在此基础上,发展葡萄采摘等农家乐特色葡萄旅游项目,可谓红红火火。 葡萄火了,果农富了,大庄人笑了。 多年来,淮北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 通过复垦整地、治理造地、生态修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综合治理塌陷地18.67万亩。以塌陷深度、治理时间、治理技术、资金筹集、搬迁安置五大要素为抓手,探索形成了“深修湖,浅造田,不深不浅塘和田”、“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等十六种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

  让“塌陷地”变“黄金地”'

  淮北市杜集区高岳镇双楼、任庄两村,因岱河煤矿开采造成大面积土地塌陷。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当地复垦造地4000余亩,建设精养鱼塘1680亩,鱼塘年产水产品90万斤,年产值360余万元;种植莲藕600余亩,亩产近5000斤,年直接经济效益达480万元。双楼花海、苗圃基地更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仅去年国庆7天,7万游客入园赏花游玩,享受乡野田园之乐。 淮北市充分利用农村塌陷地资源,对采煤形成的浅层塌陷区通过“挖深做塘、填浅造田”的方法,新增养殖水面3.4万亩,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盘活农村塌陷地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塌陷“积水坑“变成“聚宝盆”。 对煤炭开采生产形成的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采用煤矸石、粉煤灰充填方式造地3.16万亩,淮北市为市职教园区、人民医院新院、淮北矿业集团、淮海实业集团、天一中学、运河古镇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发展教育、医疗、煤炭、矿机制造、物流商贸和特色旅游等产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让“塌陷地”变身“黄金地”。

  让“黑色伤疤”变“绿色氧吧”

  南湖公园中矿山博物馆以“传播矿业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矿山遗迹”为主旨,生动展示了煤炭形成进化史和淮北矿业发展史。牡丹、荷花、月季、桂花等特色花卉园林,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憩息的好去处,端午赛龙舟、环湖马拉松大大丰富了市民的休闲文化生活。 曾几何时,因采煤塌陷形成众多积水较深水面,从几百亩到上千亩不等,在淮北平原上犹若一块块“黑色伤疤”。 淮北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以生态修复理念为引领,以国土资源部资源枯竭型城市地环治理项目建设为契机,下大力气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对位于城市中心的中湖、东湖、南湖三个塌陷湖面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后形成可利用土地2.45万亩,湖区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变废为宝,形成城市“绿肺”,让塌陷“黑色伤疤”变身“绿色氧吧”。让“民生痛点”变“安居亮点” 濉溪县刘桥镇根据城镇建设规划和搬迁群众需求,统一规划新村,安置前楼、刘桥、彭楼等5个行政村村民1.8万人。建成建筑面积达51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楼154栋,小区实现水、电、气、宽带、闭路“五通”,车库、社区服务中心、公厕、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齐全。优化美化人居环境,塌陷区群众住进了美好的家园。 淮北市每年因采煤塌陷需搬迁老村庄约十多个,目前涉及搬迁群众累计约20万人。在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淮北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搬迁新村建设资金给予支持,按照搬迁群众每人3000元的标准,配套道路、给排水、路灯、垃圾处理、绿化等六项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据统计,目前该市累计搬迁压煤村庄226个,近20万搬迁群众迁入新居,塌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失地农民搬迁这一民生“痛点”,变为群众安居乐业的“亮点”。让塌陷“煤城”变生态“美城”

  2016年,淮北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17年被列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淮北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治理采煤塌陷地,科学编制全域空间统筹规划,如今18万亩采煤塌陷区得以生态恢复。 通过中心城区塌陷水面治理,打造100平方公里生态湖带,让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让城市“天更蓝”;通过探索总结“七步造林法”,实现20万亩石质山造林成功,栽植各类苗木近200万株,为市民提供更富足的绿色氧气,让石质“山更绿”。 与此同时,通过塌陷水域和河道修复治理,扩大城市蓄水库容近4000万立方米,提升水系自我净化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干净的安全水源,让河湖“水更清”;通过塌陷区老村和谐搬迁,建设安居新村,完善基础设施,为20万塌陷区群众缔造美好新生活,让村民“家更美”。 如今淮北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塌陷“煤城”,摇身变成“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生态“美城”,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塌陷区综合治理、煤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