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合肥 > 庐州故事

孔练:共画“同心圆” 共描“双丰景”

时间:2020-09-29 10:42:00 
摘要

  站在新时代,学习新思想,以党建引领新航程。两年来,长丰县委宣传部选派造甲乡双丰社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孔练带领村两委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新乡村,引领群众脱贫增收,过上新生活,在基层营造了干群齐心共描乡村振兴的“双丰美景”。

  壮大集体经济“有活钱”

  双丰社区位于长丰县造甲乡西南边,人口约2077人。社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194人,2016年整村出列。社区紧邻万亩双河水库,群众发展生态农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里有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蕴含“红色基因”,有万亩稻虾共养良田哺育一方黎民。

  今年35岁的孔练有着安徽大学研究生学历,于2018年4月年从县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长岗位选派到双丰社区任第一书记。

  “在这里干活能照顾到家,不误干农活。”9月25日下午,在双丰社区委西侧的长丰县裕旺稻谷加工厂,68岁的崔岗组村民崔贤东正在摊铺稻谷。他家就住在附近,每月能挣到3500元的工资。“多亏了村里建的加工厂,让我有活干、有钱挣。”

  老崔说的“加工厂”就是孔练与村两委干部争取到扶贫项目资金1350万元建设的稻虾米加工厂,并外包专业公司打理,租金从50万元逐年递增。同时孔练联系联合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流转500多亩土地,解决就业岗位20余个,通过租金分红实现社区贫困群众户增1500元以上。

  “现在每天能收购100吨左右稻谷,价格比周边粮食经纪人高一些,并高出市场价一毛钱左右收购贫困户稻谷。”加工厂负责人张玉旺表示。“这里价格高,离家也近,卖粮方便。”家住丁岗组的60多岁崔良权栽有10亩水稻,已开着手扶拖拉机来卖了4000多斤稻谷。

  “我们要把加工厂做大做强,写好‘大文章’,结合造甲红色旅游、淮南北路穿境而过,建成网红“打卡地”,擦亮‘合肥市稻虾共养示范基地’品牌,以双丰社区画好‘同心圆’,提升周边上万亩优质稻虾附加值,创建一批叫得响、拿得出的‘双丰牌’特色农产品。”对未来发展规划,孔练有着自己的“双丰蓝图”。

  通过工厂出租、土地流转、光伏发电、闲置资产盘活等创收,双丰社区集体收入从之前的10万余元一举突破到2019年的80万元。如今新村一排排楼房干净整洁,社区柏油路环绕,污水处理小泵站、户外大型电子屏、公共厕所、健身广场样样俱全,谈起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精气神也高了。”孔练表示,村里为贫困群众开发的道路绿化、卫生保洁、禁烧宣传员等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能拿到三四百元的工资。

  乡村群众生活“有奔头”

  村强了,民享乐,民增收。

  步行双丰中心新村,柏油路平坦达户,绿化成荫,景观塘边的时光之窗创意独特。

  80岁的脱贫户解新兰就是生活在这里,在党的好政策帮扶下,住着100多平米的两层小楼,安享着晚年生活。“孔书记经常来看我,陪我拉呱。”当天在解新兰家中,两个女儿和外孙女带着两个月大的重外孙正好回来看望她,一家人其乐融融。

  解新兰的二女儿杜建华嫁在邻县的农村,每每回到娘家都看到新变化。“老家越来越漂亮了,等我老了、干不动了,我也要回来。”杜建华陪着母亲说笑着。

  “甭提以前多难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是单纯种点口粮,全靠老天收。”53岁的脱贫户陶庆文之前因残致贫,一个人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多亏了孔书记,让我们发展稻虾,帮我们村里建了加工厂,农闲没事还能去打些零工挣点工资。”

  如今,陶庆文发展了10亩稻虾共养,养了30多只大白鹅,还有五六亩鱼塘。“大鹅能卖2000多元,龙虾卖了20000多元,打零工有1万多元,加上卖鱼卖稻,今年挣上四五万元不成问题。”赶着剩下的七八只大白鹅,陶庆文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我们要紧抓好政策,发展好产业、画好大蓝图,打好‘组合拳’,实现村强民富奔小康,共描‘双丰景’,共筑‘中国梦’。”扎根基层缘于情怀,建好乡村缘于职责,孔练在乡村振兴路上一直在奔跑。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杜刚
相关新闻
 
快讯
政务
视频

友情链接

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大| 合肥市政府| 合肥市政协| 中共合肥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教育局| 市公安局| 安徽文旅集团| 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