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合肥 > 庐州故事

侍叔如父三十载 言传身教正家风

时间:2021-11-25 17:01:27 
摘要

  “如果没有立贤他们,我哪能像现在这样吃好住暖,我这一生最大的福气就是有这么一个好侄子。”85岁高龄的郑象赖老人衣着整洁、精神矍铄,悠闲地听着庐剧,谈及照顾他生活起居的侄子郑立贤,老人连声感激。

  30年来,郑立贤像亲生儿子一样,事无巨细将郑象赖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成为当地老百姓孝老爱亲的典范。

  今年67岁的郑立贤是吴山镇涂郢小学的退休教师。“二爷一辈子没结过婚,年轻时就身体不好,平时也没个人照顾。”1991年,郑立贤的父亲兄弟分户,郑立贤便和爱人孙铭镯商量,把二叔接回家住,共同生活。

  爱人孙铭镯读书不多,但通情达理,是个朴实善良的农家妇女。“当时我们家庭也挺困难的,主要收入就是老郑当民师的工资。三个小孩,大的不满10岁,小的刚会走路。”

  “伺候老人吃喝浆洗,也就是多出把力的事,这些年,有我们吃的喝的,就不会少二叔一口。”孙铭镯快人快语,“就担心老人生病住院,怕把老郑也累坏了啊。”

  “二叔年轻时就有高血压,如今年龄大了,又患轻度脑梗,每年春秋要定期住院治疗。”老郑笑着说,“二叔是住院治疗,我是‘住院’陪护。好在现在退休了,专职陪护,就轻松多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玩笑,背后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这一住,就是30年。

  “其实,像郑老这样,60岁就可以申请五保了,住到敬老院,但老郑就是不让,说他就是老人的亲人。”涂郢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邓之俊说,到老人70岁了,为方便住院治疗,才同意办理。

  “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二叔就和我的父亲一样,是我的家人。”这么多年,郑立贤搬了几次家,总要给二叔留一间房。

  有邻居劝老郑将二叔送到敬老院,自己也能够含饴弄孙,享受退休后的自在生活。对此,老郑总是一笑了之。

  “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有好的家风,确实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干了一辈子教师,郑立贤最懂得身教大于言传的道理。

  在郑立贤的教导下,他的子女和孙子辈们对郑象赖也是极为孝顺。他们下了班或放了学,时常回家看看,嘘寒问暖。“我照顾二叔,我的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自己买的大货车,跑运输生意,平时在家时间不多,很愧疚不能给父亲更多些分担。”郑立贤的大儿子郑诗峣今年快40岁了,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后,对父母照顾二爷的举动有了更深的认同。“我的两孩子从小乖巧懂事,常来陪老太聊天唠嗑。“

  孝老爱亲的家教,已代代相传,注入了孩子们的血脉里。

  “自己的父母、岳父母,还有二叔,目前,有5位80以上高龄的老人需要照顾。”郑立贤坦言,其实压力也挺大的。“好在孩子们都很孝顺、支持,我们家庭和谐温暖,感谢上苍赋予我一个完美的家。”老郑眼含热泪,言语坚定。

  “我们要以郑立贤为榜样,在社区广泛宣传、营造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让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发扬光大。”邓之俊说,要传承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陈忠 蔡蕊
相关新闻
 
快讯
政务
视频

友情链接

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大| 合肥市政府| 合肥市政协| 中共合肥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教育局| 市公安局| 安徽文旅集团| 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