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合肥 > 新闻中心 > 要闻

合肥河湖水质持续向好,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

谱写人水和谐城湖共生新篇章

时间:2021-01-13 08:37:16 
摘要

  1月12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补齐工程短板,强化行业监管,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27亿元

  补齐短板,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已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27亿元。我市以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为重点,一批河湖治理及区域水资源配置骨干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作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18.56亿元。

  我市全面启动“三达标一美丽”水利建设,聚焦圩口达标、灌区达标、水库达标和美丽河流示范建设,计划分6年投资118亿元,2020年项目已全面启动,目前2个圩口、20个灌区、125座水库、3条河流正在实施,已完成投资13.3亿元。环巢湖国开行1~4期14个水利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8.63亿元。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巢湖市长江供水工程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2%

  民生优先,农村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十三五”时期,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共完成投资17.2亿元,超计划解决168.4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1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通自来水。

  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管网覆盖84个乡镇1285个行政村,其中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接通自来水,19.4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2%,集中供水保证率100%,供水水质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达到96%以上。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我市印发了《合肥市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资金投入,财政资金年补助农饮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

  全面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我市进一步明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探索创新工程管护模式,全市共发展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组织1270个,管理人员5662人,管理面积393万亩,年筹集管护经费达6000万元以上,累计发放“两证一书”(工程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责任书)16.15万份。

  设市县乡村四级河长4005名

  绿色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以来,我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圆满完成全市用水强度和效率“双控”目标。全市用水总量稳定在32.4亿立方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十二五”下降28%、19%以上。

  我市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1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89家,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104家,市级水利行业节水机关3家,节水型高校3家,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6家。大力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不断巩固我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成果,实现了全市所有县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

  创新发展,河(湖)长制工作持续走向深入。

  自2017年全面实行河湖长制以来,我市紧盯管好“盆”和“水”,建立健全河湖长制组织和工作体系,共设市、县、乡、村四级河长4005名、湖长180名,各级河湖长巡河40万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4600余个。

  开门治水,联合治水。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河湖长+排长+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的五长治河模式,建立共治共建共享的河湖长制工作新格局。出台《合肥市问题河流河长制工作整治专项调度方案》,开展南淝河、兆河、白石天河河长制专项行动6次,出动782人次,解决乱占乱建、水体污染、围河养殖问题616处,约谈相关责任人60余名,解决了一大批河湖问题顽疾。

  此外,我市组织开展了固体废物排查、水库垃圾围坝整治、河湖采砂整治、河湖“清四乱”、河湖违法建设问题排查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全市河湖水质持续向好,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

来源: 合肥日报  作者: 华新红 袁也
相关新闻
 
快讯
政务
视频

友情链接

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大| 合肥市政府| 合肥市政协| 中共合肥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教育局| 市公安局| 安徽文旅集团| 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