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合肥 > 新闻中心 > 要闻

“大手笔”与“小神奇”惊艳亮相

合肥元素“霸屏”央视今日中国安徽篇

时间:2021-05-26 08:20:29 
摘要
   

科学岛

   

安徽创新馆

   

显示产业集群

   

量子研究所

  5月25日,今日中国安徽篇正式亮相央视。长达2个小时的节目,让大家全面领略到了安徽的风采。在这当中,以科技创新闻名的合肥,也占据了大篇幅。大科学装置集中区、量子创新大道、科学岛、安徽科技馆等地标一一呈现,全方位集中展现了这座城市的非凡魅力。

  【大科学装置】 争取一批项目纳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

  近年来,合肥创新实力不断跃升,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继上海之后,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户”合肥。这既是一种厚积薄发,也是一种水到渠成。

  庐阳区三十岗乡位于合肥市西北角。在这里,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在加快建设当中。一栋半圆形和一栋三叶草造型的白色建筑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外部幕墙施工。这个设施建成后,可以为我国开展聚变堆核心部件研发、建设提供技术基础。

  合肥“科学岛”是合肥市乃至全省科研的主阵地,从高空俯瞰,这座小岛就像是一艘等待出航的舰船,驶在探索科技的前沿。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有一个被称为“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它多次创造出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录,让“科学岛”一次次被全球瞩目,也为国际科技合作输出了“中国力量”。

  在巢湖岸边,安徽创新馆已经成为创新地标,而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研究院是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量子信息实验室,也是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当前,这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值得期待的是,“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全面系统谋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运行一批、建设一批、预研一批、探索一批”的发展格局。

  一方面,重点提升稳态强磁场、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性能,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雷电防护与试验研究重大试验设施加快建设。

  另外,争取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强光磁实验设施等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

  【新兴产业】力争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60%

  各类“高大上”的大科学装置可谓合肥科技创新的大手笔,展现了大气魄。除了这些,合肥还有很多“小神奇”也值得津津乐道,比如:一粒不起眼的沙子当中,有晶体在闪光,那就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石英。在合肥,这背后就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新型显示产业。

  在合肥新站区,无数沙子会被送到超大尺寸液晶显示玻璃生产线,投入到超过1700摄氏度的熔炉里变成液体。之后冷却,形成纯净稳定的玻璃板。经过一道道工序之后,最终变成液晶面板,等待芯片的唤醒。

  和玻璃一样,芯片也是沙子变身的。沙子体内一半以上都是硅,也是制造芯片最主要的原料。一粒沙子神奇蜕变的背后,是合肥市用时十年,从无到有,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

  当前,合肥市液晶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促成了大屏液晶电视价格十年下降了90%,还吸引了柔性显示、激光显示等多种技术汇聚,打造了一个超强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高质量建设国家级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地)梯次发展格局;争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更多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

  另外,聚焦“芯屏汽合”“集终生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家电和智能家居、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光伏及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绿色食品、创意文化等领域8个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人才支撑】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张警蕾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科研人员。博士期间从事的相关研究,他就需要强磁场,但是当时国内没有相关的实验设施,只能去国外的相关实验室。后来,到了合肥科学岛,他发现,“我们的装置跟国外的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一些核心参数上还优于国外的同类装置。”

  得益于合肥的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强,像他一样,如今,选择合肥、留在合肥、扎根合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合肥也在逐渐成为一个超大的人才“强磁场”。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还将建设多元化的卓越人才队伍。坚持以平台“聚人”、以产业“留人”、以环境“养人”,加大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力度;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拔尖、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力争新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0名,每年新增在肥就业大学毕业生10万人,实现“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

来源: 合肥晚报  作者: 方佳伟/文 李福凯/摄
相关新闻
 
快讯
政务
视频

友情链接

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大| 合肥市政府| 合肥市政协| 中共合肥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教育局| 市公安局| 安徽文旅集团| 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