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肥 > 皖投 > 皖投担当 > 国企担当 >正文

《安徽日报》聚焦国资赋能安徽高铁建设

     1月4日,《安徽日报》发表专题文章《国资赋能 安徽高铁“加速跑”》,聚焦安徽高铁建设背后的国资国企力量。

  安徽日报刊发内容

  截至目前,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2329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国资赋能 安徽高铁“加速跑”

  投资持续发力,安徽铁路交出靓丽成绩单

  岁末年初,安徽高铁再次掀起一波建设热潮。

  2020年12月30日,我省重点铁路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在岳西举行,六安-安庆、阜阳-淮北、南京-天长-淮安、马鞍山-南京城际铁路重点工程,合肥-新沂高铁、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全线工程等6个项目一并破土开建。

  2020年12月22日上午,伴随着首趟G8311次复兴号列车从合肥驶入安庆,我省首条自主投资控股建设的高铁项目——合安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合安高铁通车后,我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302公里,其中高铁2329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位,16个省辖市“市市通高铁”,高铁通达28个县。

  “十三五”期间,“轨道上的安徽”工程建设实现“加速跑”。郑徐、杭黄、商合杭、郑阜、合安、淮北—萧县北高铁联络线、庐铜铁路等一批铁路建成通车,安九、昌景黄、池黄、宣绩高铁、巢马、滁宁城际铁路陆续开工并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安徽在全国铁路网特别是高铁网的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在财力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安徽高铁建设如何能够“一马当先”?

  安徽铁路“加速跑”,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超前谋划和高位推进。省发改委牵头整体规划、工作统筹等,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安徽铁路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涉及土地征迁、投融资等,为我省铁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我省紧紧围绕国家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实施机遇,以建设对外辐射快速客运通道,消除国家干线断头和瓶颈,构建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为重点,精心谋划安徽铁路网总体布局。”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路省会商机制建立以来,我省与路方(国铁集团)累计进行了18轮高层会谈,协调推进了40多个铁路项目。

  据介绍,2020年我省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开通运营高速铁路255公里以上,开工建设新线760公里。

  作为安徽铁路省方出资人代表,省投资集团主动做好“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结合文章,以市场化的方式负责铁路投融资、控股项目建设等任务。省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于华伟表示,“十三五”期间,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30亿元的预算资金,除去地方配套部分,省本级缺口由省投资集团运用市场化手段全力保障,仅今年就完成铁路出资约66亿元,为我省铁路网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渠道保障资金需求

  高铁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据统计,每投资1亿元铁路,可拉动2.6亿元GDP,带来8000个就业岗位,还可以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然而,铁路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回收周期长,存在融资难度大、融资渠道单一的“老大难”问题。破解难题,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

  以往铁路建设主要以路方出资为主,省方配合出资。随着国家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省方的出资股比越来越大,路方只出一定比例的资本金,甚至不出资。像庐铜铁路,我省股比90%,合安高铁我省股比80%、巢马城际我省股比100%,这意味着省方出资和地方配套压力越来越大。此外,城际铁路建成后,将有很长一段亏损期,省里还要长期承担运营补亏压力,这些都倒逼创新投融资模式,保障资金到位。

  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省投资集团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协调沟通确保政策性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深化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创新融资方式,有效填平资金缺口。截至2020年11月,省投资集团共完成省本级铁路出资478.49亿元,承担国开行及国开基金贷款共计545.15亿元。除去政府财政拨款、税收返还等政策性资金352.94亿元,共为铁路建设市场化融资近200亿元。

  在“十三五”期间,省投资集团累计参与投资了商合杭、杭黄、宁安、合安、安九等铁路项目,累计完成铁路出资超过300亿元,除省财政资金和地方配套外,其它主要通过集团的专项债、境外债、国开基金、银行贷款等途径解决。

  随着高铁建设向纵深推进,省投资集团加快战略转型,积极探索“平台公司+基金”的运作模式,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杠杆支撑作用,2013年在全国率先发起设立铁路基金,创新社会资本与铁路建设对接模式,通过银行贷款、吸引社会资本、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放大政府性资金使用效果。截至目前,铁路基金资产总额超400亿元,累计投资铁路建设132亿元。下一步,计划将基金资产规模做到600亿元,为我省铁路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实现与沪苏浙“无缝对接”,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从合肥出发,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和杭州,3小时到宁波……随着高铁网络的延伸,以合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铁路运输网络已基本覆盖长三角范围内的大多城市,安徽至上海、南京、杭州都市圈的快速客运大通道实现贯通,与沪苏浙“无缝对接”的“高铁时代”已经到来。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到2025年基本实现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轨道上的安徽”驶向新征程,将促进“轨道上的长三角”互联互通。从广度来看,我省将加快打通与国内主要经济圈以及各大中心城市之间的高铁直连大通道,同时大力构筑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多通道、循环型高铁网络体系,形成一至两小时通达、公交化发车的便利通勤体系。从通达深度来看,目前,我省正在加快构建完善省内各区域板块中心城市之间的高铁直连网络体系,同步将所有县城纳入高铁网络,正在建设中的淮北至宿州至蚌埠及黄山至九华山至天柱山等铁路正彰显出这样的发力方向。

  省发改委铁建办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是铁路加快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未来几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启动新一批高速铁路项目规划。比如,沿江高铁合肥—上海、合肥—武汉段,马鞍山—镇江(扬州)、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南京—宣城城际等铁路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此外,沿淮高铁等项目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

  “我们将积极开展我省‘十四五’铁路网规划研究编制,推动我省铁路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助推‘轨道上的安徽’建设,织密筑牢‘时钟形’高铁网络,为推动我省加快融入长三角等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国资国企力量,助力安徽高铁建设再上新台阶。”于华伟表示。

  预计“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750公里,其中快速客运铁路1600公里。合肥至所有省辖市实现1.5小时内通达,相邻省辖市实现1小时内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