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下塘镇:千年薪火照古今 “打”在下塘烧饼里的文化印记时间:2025-05-16 10:33:43
摘要
“天光初破晓,巷陌起梆声”,在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晨雾中,烧饼师傅反手贴炉的剪影,与千年未改的烧饼炉构成时空对话。这块以“打”为名的烧饼,既是下塘百姓餐桌上的烟火日常,更是江淮文化基因库里的活态标本。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军队与东吴军队在合肥逍遥津大战,曹军败阵,由合肥退到下塘。天晚兵饥,不敢明火做饭,将军锅倒扣点燃树枝和面烤饼,下塘烧饼由此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烧饼制作手艺逐渐在当地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下塘百姓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开启了它千年的传承之旅。 从三国烽烟到明清漕运,下塘烧饼始终是江淮商贸线上的能量符号,商贾们怀揣着烫手的烧饼赶集赴市,饼香里裹着南北货殖的密码。 下塘人独创的“反手贴炉”技艺,是下塘烧饼制作过程中亮眼的一幕。“干葱老姜陈猪油,牛头锅制反手炉,面到筋时还要揉,快贴快铲不滴油。”非遗传人葛德贵演示时,手掌翻飞如白鹤亮翅,面饼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精准落入炉膛。 下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陈设的“下塘烧饼”摆件,体现的是下塘烧饼的千年传承,也印证着下塘镇历史的变迁。 在外打拼的下塘游子,总能在异乡深夜被记忆中的饼香唤醒。而散落在下塘镇的每个烧饼摊一到清晨都会被本地的、外地的食客包围。 “无论走得多远,只要看到了下塘烧饼就好像回到了家。”“五一”长假时,开在夏塘里商业街的下塘烧饼店迎来一拨又一拨客人,他们有的是下塘园区辛苦打拼的企业职工,也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下塘人。喝上一碗牛肉汤,再打上几个烧饼,熨帖在“老下塘人”心中的乡愁记忆或许就散在了芝麻和麦香里。“下塘烧饼”的故事被一批又一批天南海北的人们,裹着麦香揉进了五湖四海的人生。 下塘烧饼,已成合肥乃至江淮美食界的现象级IP。当火炉边的师傅用心做着一块又一块的烧饼,拍打面团的声音与千年古镇下塘蓬勃发展的脉动共振,当一块烧饼温暖了异乡游子的胃。在下塘这座安徽首个千亿产业镇,烧饼不仅是非遗技艺的载体,更成为一座温暖之城的“热能导线”。 下塘烧饼用跨越千年的温度证明:最地道的“烟火气”,终将升腾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夜幕下的夏塘里商业街,下塘烧饼既承载着“民以食为天”的古老训诫,也烘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当下塘烧饼登上合肥都市圈美食地图时,人们咀嚼的不仅是麦香酥脆,更是一方水土用火候与匠心写就的文明史诗。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郭晓娟 刘云龙 编辑:汪淳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