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经济-名企

淮南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亮出“家底”

截至2020年底,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412.17亿元

2021-07-14 10:37      作者:记者周玲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以保障履职、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为目标,不断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确立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和支配”的管理体制,有力地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从资产总量上看,截至2020年底,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412.17亿元,其中:行政单位159.28亿元,占38.6%;事业单位252.89亿元,占61.4%。市本级资产总额185.19亿元,其中:行政单位43.03亿元,占23.2%;事业单位142.16亿元,占76.8%。

  作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综合监管部门,市财政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健全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基础、规范管理行为、发挥服务职能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机关单位履职和事业单位发展保驾护航。

  摸清“家底数”强基础

  全面摸清资产底数是夯实资产管理基础的前提。2016年以来,市财政局已3次组织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资产清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底数已全面摸清,数据质量持续提升。

  2020年下半年,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资产的补记入账,已完成补记入账90.6亿元。

  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依托财政部统一部署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行卡片式台账化管理,并已先后3次完成系统升级改造,强化了数据治理功能,实现了国有资产动态化管理。

  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实现资产规范管理、责任明确到人。要求部门和单位、县区财政局加快管理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力量,目前各县区财政局均已按资产分级监管要求,设置资产管理岗;市直各部门和单位也都设立了专门人员进行实物管理。

  织密“监管网”筑防线

  全面严格资产各环节管理让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透明高效。

  严控资产配置管理,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资产增量,加快实现闲置、低效资产的共享共用,从配置源头控制履职成本。

  规范资产出租、处置管理,建立审批机制,从源头挤压资产管理的寻租空间,充分实现国有资产收益。2020年,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交项目32项,实际成交金额7200万元,较起拍价6485万元增长11%,其中:市窑河渔场5年期租赁权成交价1095万元,较起拍价478万元,溢价率达1.29倍;市第一人民医院停车场3年期租赁权431万元,较未实行公开招租前价格54万元,增加了6.98倍。

  加强资产收益管理。将国有资产处置、出租等收益,按规定纳入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开展非税收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杜绝资产收益截留、挪用、隐匿、坐支等行为,严禁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切实维护了国有资产权益。

  着力“优服务”促改革

  近年来,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始终坚持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各部门的有效运转,始终配合发挥服务改革职能。

  全面推行公车改革。在巩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各事业单位保留车辆严格按规定实行总量控制、编制管理,截至目前,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共取消公务用车1413辆。

  全力保障政府改革。配合完成市属66家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工作等改革,通过资产公开处置收益妥善解决人员安置等问题,科学界定单位转企后国有资产监管边界,为实现单位平稳过渡创造条件。

  有效促进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教育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市校园占地面积1505万平方米,较2012年增长52.88%。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92万张,较2012年增长52%。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4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加快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加大资产盘活处置力度,做好资产报告的公开工作,提升管理效能,推进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记者周玲)

来源:淮南日报   编辑:管立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