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教育科技

中安在线   2024-05-17 08:13:00   来源:淮南日报    作者:   编辑:郭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费投入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紧密聚焦群众需求,持续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提升教育投入质效,保障教育各项政策有效落实,为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财力支撑,有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至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296.54亿元,连年实现增长。其中,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54.66亿元,较上年增长7%,高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教育支出增幅0.2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17%,全市所有县区全部实现“只增不减”。

  投入1.76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

  近年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把学前教育作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优先补齐,大幅增加普惠学位供给,努力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018年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2019年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制度,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可持续发展。2023年随着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的实施,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生每年600元、400元,较之前均提高了100元。创新实施幼儿园课后延时服务,财政对提供延时服务的幼儿园按300元/生·年标准补贴。

  2023年,集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等民生实事,落实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和生均经费保障,2023年新增托位6978个。

  投入35.68亿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重中之重”。

  持续抓好生均拨款工作。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基础上,我市新增免除簿本费。自2023年春季学期起,我市提高了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目前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为小学745元、初中965元、特殊教育类6000元,教科书免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年90元、初中105元,学生簿本免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年20元、初中40元,仅此一项,每年财政投入资金4亿元以上,为全市约36万名城乡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免费教育。

  持续推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及均衡创建,提前完成县域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全覆盖,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农村学校校舍安全维修改造和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长效保障机制,持续补足农村学校办学短板;推进完善教育信息化,实施智慧学校建设,建成覆盖全市437所中小学优质数字资源体系,全市投入资金2.6亿元。

  做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按国家基础标准执行。国家试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寿县,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营养改善工作运转等其他经费由县级财政承担。2023年共投入资金8550万元。

  投入4.73亿元支持高中教育发展

  支持普通高中普及多样发展,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中办学条件,扩充办学资源供给,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建立生均拨款制度。2019年起,建立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市本级财政供给公办普通高中1000元/生·年;县(区)不低于800元/生·年的标准,推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在此基础上,统筹政府性基金、专项债券、吸引社会资金等,引导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引导作用,贯彻落实《淮南市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助力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积极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快缩小市域内普通高中办学差距,促进市域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投入4.74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市财政积极落实中高职生均拨款政策,健全保障机制。从2015年我市建立公办高职生均拨款制度,生均拨款保障水平从9600元/年逐步提高到12000元/年。从2016年起,我市建立公办中职生均拨款制度,中职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5000元。

  我市职业教育生均拨款体现以改革为导向,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综合考虑办学质量、办学成本和在校生规模等因素,经费向改革力度大、办学效益好、就业质量高、校企合作紧密的学校倾斜,不搞“大锅饭”“平均主义”。

  2023年我市高职生均实际拨款为13400元/生·年,中职生均实际拨款为8986元/生·年,均高于规定标准。(淮南日报记者 吴巍)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