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社会民生

保护生物多样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1-05-13 09:51      作者:记者周莹莹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类福祉和未来。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多样性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生物多样性重要地位逐渐渗透

  尊重自然规律,把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条件,注重国土开发的生态文明导向,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优化功能布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性基本农田,合理确定镇和农村居民点等生活空间、农业和工业等生产空间、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空间。按照生态区划定位,对生态红线区、保护主导区、更新修复区、开发主导区、集中开发区分类施策,增强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加强淮河岸线的生态保护和利用,打造沿淮生态长廊、江淮运河生态经济带、淠河生态经济带。完善城市公园、带状游园、街头绿地和城区主次干道等绿化建设,提升城区绿化水平。

  政策体系加快建立生态空间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印发《淮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通知》《淮河淮南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制度》《淮河淮南段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举措。

  截至2020年底,初步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69.7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6.68%;淮南市自然保护地批复面积202.5194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总面积3.66%,已全部落实到我市生态红线中,有效保护了生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维护了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

  依据《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6-2025年)》,按照治理责任主体划分,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由当地政府修复,有治理责任主体矿山由矿山企业修复。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2019年我市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项目17个,治理面积700公顷,2020年治理废弃矿山70个,面积2433公顷。到2025年按照生态修复规划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市结合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以石质山植被恢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乡村道路河渠绿化、庭院绿化、“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形成了以工程造林为主,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共同发展的造林绿化新局面,全市植被覆盖度、森林面积、林木绿化覆盖率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共完成人工成片造林9.38万亩(其中长江防护林造林1.4万亩),完成森林质量提升面积104.45万亩(森林抚育103万亩,封山育林1.25万亩,退化林修复0.2万亩)。2020年起,淮河流域中的焦岗湖芡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淮河淮南段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落实全面禁渔。

  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市严厉打击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清风行动”专项行动,各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068人,检查栖息地﹑人工繁育单位﹑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及其周边区域等地共计471处,查办3起野生动物违法案件,收缴野生动物3只,处理违法人员2人,罚款共计1.05万元。相继开展“绿卫”、“绿盾”以及“私坟乱葬”专项整治行动等,结合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中央扫黑除恶督察整改、国土督察整改和省委巡视整改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自然保护地的违法犯罪行为,拆除各类占用林地违法建设148处。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对全市各自然保护地开展环境保护、违法建设排查、矿产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等各项执法检查。截至目前“绿盾2019”232个问题已完成218个,14个正在积极推进整改。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构筑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能力,严控重要生态空间用途改变,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监管。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记者周莹莹)
来源:淮南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