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社会民生

淮南:“小法庭”释放为民司法“大能量”

2021-10-14 09:54      作者:柏松 张静

  人民法庭硬件配备全面科技化;“庭站点员”四位一体诉讼服务格局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区、村组“最后一公里”;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多元解纷“一院一品牌”;将党支部建在法庭上,党小组设在审判团队……近年来,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把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在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近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扬,淮南法院3 个集体和4 名个人获得先进称号。

  党建引领,支部建在庭上党徽亮在岗上

  近五年来,淮南法院狠抓基层法庭审判用房、设施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新建审判法庭8 个,均配备科技法庭,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网上办公办案。全市法院现有人民法庭26个,实际运行的人民法庭25 个(其中城区、城郊法庭9 个,院机关办公法庭2 个,乡村法庭14 个),设立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室)158 个、便民诉讼服务点(巡回办案点)19 个,选派社区法官70 名,基本形成“庭站点员”四位一体的诉讼服务格局,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区、村组“最后一公里”。

   贴身群众,创新机制提升诉讼服务效率

  作为贴身群众的人民法庭,更注重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便于人民群众及时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原则。近年来,该市法院持续完善人民法庭直接立案机制,积极探索人民法庭办理执行案件新机制。2018 年以来,该市人民法庭直接立案29582 件,特别是2020 年2 月疫情以来,通过网上立案4512 件,深化“立案最多跑一次”改革,采用便捷诉讼费缴纳方式,依法适用缓减免交诉讼费政策,切实方便基层群众参加诉讼。谢家集区人民法院杨公法庭实现全市法院防疫期间首例网上庭审,法官、当事人分处三地连线开庭,实现真正的隔空审案,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保障了特殊时期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身心健康,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品牌创建,打造多元解纷矩阵集群

  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淮南市委政法委、淮南中院、淮南市司法局于2020 年3 月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无讼村(社区)”创建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下发后,全市两级人民法院积极响应,认真落实,稳步推进,截止今年7 月底,全市已创建“无讼村(社区)”429个,2020 年以来委派村(社区)调解 467件,化解矛盾纠纷299 件。

  在大力开展“基层吹哨、法官报到”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建设中,全市人民法庭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科学设置社区“法官工作室”和巡回审判点,立足“上门立案、诉调对接、案件速裁、巡回审判、法律服务、案件回访、化解信访”等职能开展工作。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法庭调解,强化矛盾纠纷诉前分流、诉前调解,选聘当地威信高、热心调解的村干部担任特邀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作为担当本社区排查化解矛盾主力军,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多元解纷的品牌矩阵。(记者 柏松 通讯员 张静)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管立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