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破解基层形式主义问题,近年来,淮南市构建制度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三大体系,探索“壮马、轻车、畅路、聚力”治理路径,常态化推动基层减负增效提能。
健全制度体系,探索清单化、闭环式治理路径。成立市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编制《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联合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采取座谈交流、个别访谈、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专项督查;印发《关于开展基层权责事务不清加重工作负担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重点从会议“空”“虚”“多”发文隐形变异等5个方面,先后查摆出10个问题和不足;印发《关于规范党委政策性文件制定工作的提示》,强化台账管理,做好日常监测、动态预警;制定《淮南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推进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的一体化。通过聚焦重点难点,细化任务分解,研究针对性举措,建立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探索清单化、闭环式基层治理路径,健全机制完善、治理有效的制度体系。
完善工作体系,构建科学化、规范化治理格局。聚焦文多、会多、APP多、督查多、考核多、报表多、挂牌多等基层常见问题,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督检考统筹力度,严控配套类发文,压缩各类会议规模和频次,持续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规范各类政务APP、微信和QQ工作群、网络学习平台,全面推广“皖政通”平台应用。整合优化填表报数事项,开展填表报数项目自查;严格规范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按照“4+2+9”要求清理规范挂牌工作。今年以来,开展市级层面督检考事项、市级层面文件印发、会议数量同比均有所下降;各类政务APP、微信、QQ工作群以及基层填报事项通过优化整合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全市1113个村(社区)完成挂牌规范工作,34个行政村完成更名。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基层治理模式。
强化保障体系,夯实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根基。依托智慧平台“一键采集”,与民政、人社、公安等部门建立共享机制,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共享”,让基层网格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APP采集录入基础信息、上报网格事件,避免基层多头重复填报表格数据,目前,组织网格员已更新完善基础信息24.95万条。用好平台综合分析功能“一网统管”,精准指引走访、巡查、处置、服务等工作,减少基层干部来回切换政务应用的负担,增强协同运转、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能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选派71名机关年轻干部挂任乡镇党政班子副职,选派558名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脱贫村、红色村进行驻村帮扶;建立村干部待遇每年调整增长机制,完善“基本报酬+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发展奖励”相结合的报酬体系,切实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优化班子队伍、激励关爱干部等一系列举措,逐步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促进基层治理效能再提升。(靳晚)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