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文化-旅游

推进芍陂(安丰塘)文旅融合发展

2020-11-05 11:34      作者:

  芍陂,今称安丰塘,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境内,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后建设最早的大型灌排水利工程,兴建于春秋后期,为楚相孙叔敖所造,距今约二千六百年左右,比都江堰还要早三百余年,位列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首,至今仍在发挥效益。清代武同举亦称其为“淮河流域水利之冠”,在中国水利史、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芍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芍陂(安丰塘)作为维系寿县地方社会运转的“当家塘”,不仅灌溉效益巨大,而且蕴含十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如何有效地提升芍陂水利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凸出其“天下第一塘”的历史定位,打造其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打造,开创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一、倾力整合名山、名城、名水等文化遗产资源。倾力整合以寿州古城为核心,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芍陂、文化名山八公山为两翼的旅游文化线路,将名城、名山、名水融为一体,再辅之以淮南王刘安墓、淮南第一镇正阳关等文化旅游资源,统筹规划,打造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文化深厚、生态和谐的寿县旅游品牌,为讲好淮南故事奠定基础。

  二、倾心打造芍陂文化IP。

  要根植地方社会的“土基因”。芍陂文化IP的打造要结合寿县本土基因,将本地的农业文化、农业习俗、农业生产行为和农村生活场景融入其中,呈现独特的地方特色,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吸引流量,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

  要突出开放性。要具有国际视野,坚持开放性的价值取向,以书画、摄影、体育、文学、影视、网络、书籍、设计、雕塑、戏剧等多种形式介入其中,运用更多的手段和方式开发芍陂文化IP,使更多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将芍陂文化IP打造成一个开放性、国际范的经典IP。

  要突出互动性。芍陂文化景区的打造要突出互动性,让游客能参与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芍陂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它来了解中国水利灌溉文化的前世今生。例如,可以量身定做一台节目。在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的安丰塘上,斥资打造一台类似《丽江千古情》、《云南印象》之类水上实景剧;或创排出一台极具地方特色融歌曲、舞蹈、曲艺、戏曲、器乐、民俗等为一体的文艺节目。

  三、倾情演绎芍陂文化遗产。

  修复以“芍陂八景”等为代表的芍陂工程文化遗迹。安丰塘历史上曾有著名的“芍陂八景”:“五里迷雾、老庙木塔、沙涧荷露、洪井晚霞、凤凰观日出、皂口看夕阳、利泽赏明月、石马望古塘”。这些景点是芍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尽快修复,同时对孙公祠及相关历史遗迹进行整合包装,将芍陂工程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机融合。

  举办芍陂水利风情节。深入挖掘夏尚忠在《芍陂纪事》书中所列《祠祀》中有关安丰塘祠祀情况的记载,整理出祭祀活动的全过程。恢复传统水利祭祀活动,再现水利祭祀盛况。在此基础上举办“芍陂水利风情节”。每年春秋二季与“放水节”、“捕鱼节”等同时举行,将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戏剧、锣鼓、抬阁、肘阁等艺术进行展演,演绎地方风俗民情。

  打造芍陂生态园。在濒塘西部或北部打造一个芍陂生态园区,一方面集中展示寿县地区的农耕文化,将地方乡村景观融入其中,凸显田园风貌和民俗民风;另一方面发展观光农业,在园区随形造景,将农业园区打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展示平台,让游客在生态园中体验采摘乐趣,同时又能丰富游客的生物学知识,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营造芍陂“网红景区”新亮点。一方面可以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打造“一山(八公山)一水(芍陂)一城(寿县古城)”两日游或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宣传手段打造“网红景区”新亮点。通过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自媒体平台,宣传推介芍陂工程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芍陂,认识芍陂。要积极将芍陂文化“IP”推介出去,挖掘热点文化事件和周边文化名人,或借助体育赛事、热播影视作品等文化“IP”来丰富芍陂景区文化内涵,实现引“流”入陂。例如,可以举办“环塘国际马拉松”比赛,或者举办“环塘自行车大赛”等,借此提升芍陂(安丰塘)的知名度。(淮南师范学院副教授 李松)

来源:淮南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