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县区动态 > 凤台县

变“水患”为“水利”的凤台实践

2020-11-24 11:07      作者:金磊 记者赵中坤

  中安在线淮南讯淮河凤台段治理之难,难在洪、涝、旱三害交恶,洪为“元凶”,涝随洪而来是“帮凶”,旱则见缝扎针交替而来是“凶帮”,它们也是制约州来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凤台人民栉风沐雨,前赴后继,与洪、涝、旱三害斗争70载,终于开创出旱涝保收新局面。请看——

  变“水患”为“水利”的凤台实践

  金秋时节的凤台各乡镇田间地头,到处都是金灿灿,沉甸甸、长势喜人的稻穗,穗头低垂,秋风吹过,整齐的稻田泛起层层稻浪。谁能相信,这些长势喜人的稻谷在不久前刚刚经历过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

  “这次发大水期间,我们种粮合作社利用村级泵站的完善优势,在及时排除自身流转的1000多亩稻田内涝的同时,还帮助周边农田及时排除内涝,排涝后我们又适时进行了科学田管,因此今年洪水对地里的庄稼影响不大。看,我们这里稻谷长得多好,初步测算与去年相比,亩产大概增收约200斤,我们1400亩稻田至少增加20万斤稻谷产量,这要是在十几年前,想都不敢想!”10月10日,正在田里利用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岳张集镇种粮大户徐怀彪这样说。

  徐怀彪说得没错,据了解,今年凤台县种植了约69万亩水稻,比上年增加4.3%,全部采用优良品种,其中有10万亩采用了绿色防控种植。今年大水过后,各级农业部门及时指导,第一时间采取农技干部分片包干,实行面对面、点对点菜单式服务。据初步统计,今年凤台县秋粮预计总产37.6万吨,比上年增加1.1%。秋粮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双双创下新高。这与徐怀彪口中的“十几年前”有着鲜明的对比。

  徐怀彪所说的“十几年前”,指的是2005年和2007年夏季淮河两次涨水,汛情都没有今年严重,但在当时给凤台县特别是凤台县沿淮、沿淝各乡镇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据2007年不完全统计,当年洪水造成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5388.1公顷,受灾人口191033人,直接经济损失14392.61万元。这意味着当年全县近一半的农作物因受洪灾颗粒无收。

  为什么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在同样的洪灾面前,凤台县竟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十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关键词:【凤台县素有“淮上明珠”之美誉,淮河两岸是有名的“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鱼米之乡”

  淮河穿境而过之际,可能是因“贪恋”凤台美景而流连忘返,在这里转了几个弯,形成“淮水三湾”。千里长淮第一峡、千里长淮唯一一段由东向西逆流的奇观都坐落在这里,境内沟壑纵横,河湖交织。

  翻开尘封的历史,由于近代黄河改道的侵扰和淮河沿岸人口过于密集,过度围湖造田,人与水争地,湿地减少,蓄洪、滞泄洪能力削减,加之下游排洪不畅,上游落差大,汛期洪水来势迅猛,洪水聚滞在中游不退。

  凤台正好地处淮河中游,海拔最低十几米,是著名的“水口袋、锅底子”,最易造成“关门淹”。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这里年年兴修水利,尽管城乡水系四通八达,但这种“关门淹”的特殊地理位置,让全县排涝能力在每次洪涝到来之时都显得杯水车薪。因此,70年来凤台遭受过大大小小数十次洪涝灾害的侵袭,几乎是三年一小涝,五年一大涝。所以,这里因水而发,因水而兴,也因水而祸。

  水患,民生之大事。确保河湖安澜,变“水患”为“水利”,是自古以来凤台千千万万民众不变的心愿。2007年,淮河涨水造成凤台“关门淹”带来的巨大灾害,再次提醒凤台人民,农业生产靠天收,已不适应群众对富裕生活的追求,全县各有关部门和组织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推出一系列境内河湖系统治理的发展战略,誓将“水患”变“水利”,为人民治水兴水管水,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关键词:【治理淮河“元凶”需要举国家之力,沿淮多省联合行动才行

  因此,治理淮河流域的“帮凶”和“凶帮”就成为地方各级党政和人民责无旁贷的头等大事。西淝河是淮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流域面积1610平方公里,人口125.7万,耕地171.4万亩。涉及阜阳、亳州和淮南三个市的颍东区、颍上县、利辛县、凤台县(含毛集实验区)等县区。涉及凤台县的流域面积占到全县国土面积的一半多,是每次洪灾的最大“帮凶”,如果能降服这个最大“帮凶”,就能解决凤台大半水患问题。

  2007年大水过后,由淮南、阜阳、亳州三个市近百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多年的关于西淝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议案,引起国家和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时任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先后率团赴西淝河流域考察综合治理事宜。淮河流域最大泵站枢纽西淝河泵站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2015年10月,西淝河泵站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泵站设计总排涝流量为180 m3/s,引水流量85 m3/s,属大II型工程,等级为大II级别,采用站与闸一体化布置,具备双向流道、排灌两用的功能。总装机14400kw堤身式设置,利用站体防洪。该工程在凤台县境内总投资3.6亿元。这个工程彻底解决了“汛来关门淹,干旱无水灌”的问题,对西淝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7年大水后,凤台境内先后开工建设的大型水利项目还有永幸河排涝站项目、城北湖排涝站项目等治水骨干工程。随着这些水利骨干工程相继建成启用,凤台防洪排涝抗灾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排灌泵站是农田水利的骨干工程,尤其是末级渠系灌溉泵站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保障农业稳产、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凤台县1110座村级泵站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且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效率低下。近几年,凤台县以提高农村抗旱排涝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为出发点,致力解决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彻底铲除滋生“帮凶”、“凶帮”的土壤。

  据悉,自2011年开始,凤台县就将村级泵站改造更新列入县级民生工程之一,制定了更新改造方案,斥资1.08亿元,通过几年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泵站普遍老化、机房安全隐患、建管落后及水利死角等问题,全面提升了防洪、抗旱能力和重点低洼地排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实现设备完好率98%,灌溉保证率98%,保障了全县的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 水利工程和小水利工程的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

随着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小水利工程的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凤台县的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改变了凤台人民一直以预防和抢险为主要任务的流域水旱灾害防御理念,转变到主动控制和利用水资源,并赢得2020年淮河凤台段流域“大水小灾”的喜人局面。

  今年5月初开始,凤台县就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汛期再检查,重点检查沉陷区圩堤、涵闸、泵站等重要防洪工程。强化内涝及时外排,对堤防圩堤、涵闸泵站、河道沟渠、在建水利工程、水文测报设施运行情况、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物资保障、采煤沉陷区人员迁移及各煤矿物料储备情况八个方面开展全面检查,同时对城区低洼地、负层建筑防汛应急措施进行了重点检查。强化内河圩堤及塌陷区巡查防守,重点加强险工险段和重点部位的值班值守和巡查抢护,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今年7月中旬,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流水位快速上涨,导致凤台县境内多条圩堤不同程度出现险情。这也是自淮河结束无入海通道十几年来最大的一次汛情。

  汛情就是命令!凤台县启动抗洪抢险一级响应。按照凤台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组织各级各部门进入防汛防控状态,向沿淮6个乡镇派驻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防汛工作,全力做好防汛抢险技术指导,大家严阵以待,24小时待命,哪里有险情,就奔赴哪里。

  此外,为确保淮北大堤凤台县城段大堤的安全,按照县防指指令,全县县直各单位和城关镇组织近600名干部职工24小时坚守淮北大堤凤台县城大堤防汛一线,巡堤查险,共同防大汛、抗大洪。

  凤台县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记者日夜坚守抗洪抢险一线,用镜头、文字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全县抗洪抢险、雨情汛情最新动态,记录下大量防汛救灾的感人事迹,为抗洪救灾抢险凝聚强大正能量。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汛期,尽管内涝这个“帮凶”依然是来势凶猛,但在这些“帮凶”还没来得及形成灾害之时,就溃不成军,消灭它已不再是凤台人民抗击汛情的主战场。

  给予“帮凶”灭顶之灾的是近十年来相继建成启用的永幸河排涝站、城北湖排涝站、西淝河泵站等骨干水利工程和遍布在全县城乡各地成百上千座末级渠系排灌泵站等。特别是刚刚建成启用的西淝河泵站工程,成为今年汛期排涝的主力军。

  西淝河泵站于2020年5月交付使用,作为一座排灌结合的泵站,不仅可以解决西淝河洼地内涝问题,还肩负引江济淮北上输水的重要功能。

  7月17日,连日的强降雨,使凤台县境内西淝河流域可能出现内涝,上游部分圩口已出现即将淹没的征兆,根据淮南市水利局“水雨情简报”显示,未来一周本市仍有较强降雨,形势十分严峻。西淝河泵站向市排灌总站汇报,申请开机排涝,降低上游流域防汛压力,获得上级批准。

  7月17日7时30分,泵站调试机组处于远程状态;机组、启闭机闸门、水泵、风机处于远方状态……8时30分,第一台机组开启,排涝流量30m3/s,滚滚洪水排向淮河。雨一直下,上游洪水不断涌入,水位一直不见下降,为了尽快降低西淝河水位,10时30分,泵站开启第二台机组、第三台机组、第四台机组。上涨的洪水终于被遏制,肆虐的西淝河渐渐平息,直至夜间24时,西淝河水位一直控制在20米以下。此次机组运行也是西淝河泵站建成以来首次用于开机排涝。

  据统计,截至7月21日下午4时,西淝河泵站共开启5台机组,开机累计时长达460个小时,总排水量4965万立方米。

  千里淮河第一泵站——西淝河泵站的顺利运行,彻底结束了流域内淮南、亳州、阜阳等三市五县(区)1621平方公里、170万亩耕地、126万人民遭受“关门淹”的历史。

  像西淝河泵站一样,在2020年汛期,城北湖排涝站、永幸河排涝站等水利骨干工程以及全县千百座末级渠系排灌泵站,同样承担了大量排涝任务。正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及时排除内涝,才确保了全县69万亩秋粮作物免受洪涝灾害,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水之年仍获大丰收的可喜局面。

  淮河,一条让淮畔儿女爱恨交织的河流。新中国成立以来,70载治淮岁月,70年艰辛历程,凤台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筑起了一座又一座治水丰碑,不仅改变了全县境内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历史局面,也使“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一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2020年8月18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时强调,“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的淮河治理方案。”我们坚信,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淮河流域的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将会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一个碧波荡漾、河湖安澜、人水和谐的淮河流域新愿景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金磊 记者赵中坤)

来源:中安在线淮南频道   编辑:管立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