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县区动态 > 潘集区

潘集区大力推广秸秆收储利用 让秸秆生“金”变“银”

2021-06-15 15:56      作者:谭敏 记者赵中坤
  中安在线淮南讯:今年“三夏”,潘集区通过制定奖补政策,充分挖掘秸秆利用价值,探索秸秆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动秸秆变废为宝促增收,让曾经的“包袱”变“财富”,促进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建设秸秆收储点,让秸秆收上来存得住

  秸秆收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只有把秸秆就近存储起来,集中加工转化,才能提高秸秆的转化增值效益。6月15日,记者在古沟回族乡太平村秸秆收储点看到,运输秸秆的农用车络绎不绝,在这座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钢构收储大棚内,经过改装的挖掘机正把一捆捆秸秆码放得整整齐齐。一旁收割完的麦地里,几台大型打捆机正在紧张作业。该收储点负责人王志是古沟乡太平村致富带头人,以前从事面粉加工生意,潘集区农业农村局在得知他有收储秸秆的意向后,积极主动指导对接,宣传建设秸秆收储大棚的财政奖补政策。今年5月,王志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收储大棚,又新添了3台打捆机。该乡分管负责人於路军说:“全乡各村的小麦秸秆打捆后都集中到这个收储点,秸秆打捆离田率达到了95%以上。”

  潘集镇也引进了两家秸秆收储企业,该镇今年种植小麦近5万亩,3万多亩条件符合的麦田全部选择了打捆离田的方式处理秸秆。“今年我种的20亩小麦实现了大丰收,也不用操心地里的麦秸秆咋处理了。镇里的秸秆收储中心直接免费帮我们打捆运走,这地种得越来越省心省力了。”潘集镇张圩村农民张正新开心地说。“今年的秸秆禁烧不要死看硬守了,给秸秆公司搞好服务,把秸秆拉走了,庄稼好种了,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潘集镇农技站站长朱开山说。

  潘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令凯告诉记者,秸秆收储中心全区已建成8座,到今年年底还将建成5座以上,秸秆收储能力达到17万吨。

  多渠道拓宽利用途径,让秸秆生“金”变“银”

  秸秆含有钾、氮、磷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是宝贵的生物质资源。秸秆综合利用前景用途十分广阔,不仅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各个环节作业质量,还能节本增效。今年,潘集区秸秆经纪人不单单当“搬运工”,赚秸秆收购差价,而是纷纷购置设备,走上了秸秆粗、精加工的路子。

  “我们的秸秆主要是用作牛羊饲料,今年购置了秸秆揉丝机,用于各种农作物秸秆的切碎加工,秸秆经过处理之后卖全国,一吨价位在600元,效益比单纯的卖秸秆提高了一倍。”安徽省常怀秸秆综合利用公司负责人常怀成说。

  秸秆经纪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上联企业,下联农户,是秸秆收储运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今年潘集区积极培育壮大秸秆经纪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伍,出台了购置产业化利用机械设备奖补的政策,对每个秸秆加工企业新购机械奖补总额的30%,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购置打捆机械的经营主体,按购机总额的30%进行奖补,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今年,潘集区政府有思路出实招,广大经纪人有干劲,乡村干部群众参与度高。”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打捆机事业部负责人陈令龙深有感触地说,“秸秆离田后,可以加工制作牲畜的饲料,可以制造纸张和包装材料,可以转化为生物菌有机肥,可以转化为沼气,还可加工成防冻防寒农用物资等等,既能变废为宝,还能保护环境,提升土壤质量,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潘集区今年种植小麦39.95万亩,为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潘集区转变工作思路,从“以禁促用”转变为“以用促禁”,引进多家秸秆收储企业,采取政府搞服务、企业得秸秆、农民不花钱的运作模式。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了700万元用于秸秆还田机械、打捆离田、加工机械设备等补贴,有力地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记者了解到,全区有4家秸秆收储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近十万吨,秸秆颗粒、揉丝牛羊草远销浙江、江苏、青海、新疆等全国各地。下半年将还有三家秸秆加工企业陆续投入使用,加工能力将进一步扩大。如今,秸秆已成为各个经纪人争抢的资源,曾经的废弃物变成了“香饽饽”。

  目前,潘集区可收集秸秆量达到17.13万吨,开展秸秆打捆离田产业化利用7.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4%。全区已建成标准化收储点8个,固化成型燃料点3个。潘集区依靠科技支撑,推进秸秆基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有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谭敏 记者赵中坤)
来源:中安在线淮南频道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