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淮南 > 县区动态 > 谢家集区

抓牢“脱贫之本” 夯实“富民之基”

2020-10-27 09:07      作者:

  ——谢家集区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秋天,正是收获的好季节。

  10月21日下午,谢家集区杨公镇朱集村村民朱纪清站在田埂上,望着田野里一群群正在四处觅食的大白鹅,朱纪清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上星期刚刚销售了一批大白鹅,卖了16万多块钱。”攀谈中,朱纪清满怀信心告诉记者说:“俺家中有父母、配偶、两个小孩6口人,家中父母年迈、孩子幼小,生活压力十分巨大,2014年,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俺家被识别为了贫困户。2018年,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俺申请小额信贷5万元,开始养殖孔雀500只,因饲养不善,导致所有投入付之东流。然而创业失败并没有让俺气馁,2019年5月,俺开始养殖皖西大白鹅,初始规模有400只,并建设了1亩地的蔬菜大棚。努力终究会有收获,到2019年底,俺养殖总收入便达到了8万元,同时,政府又给俺发放了特色种养补贴6千元,俺家的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4月,俺直接将大白鹅养殖规模扩大至1200只。脱贫奔小康,要不等不靠,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俺不仅能够带领家庭脱离贫困,而且能够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采访中,谢家集区相关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说,根据省农委、省林业厅《关于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扎实做好2018-2020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谢家集区制订了《谢家集区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办法》和《谢家集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奖补办法》,强化政策引导,积极支持鼓励像朱纪清这样具备特色种养条件的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勤劳致富。区里加强对具备特色种养条件贫困群众的摸排,将其纳入发展名单,支持经营大户与贫困户建立帮扶互助组或联合成立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耕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共同发展特色产业,经过一系列工作举措的有力落实,全区贫困群众特色种养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引导和支持186户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发放补贴资金共计265935元,2019年引导和支持64户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发展特色产业,共计发放补贴资金122025元,2020年摸排了具备条件的贫困户90户。

  踏着晚霞,记者来到位于孙庙乡刘庙村的淮南祥晟家庭农场时,年近七旬的庞良括老人正在收集庭院里晾晒着的瓜蒌子。

  庞良括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说:“俺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前两年,在农场的引导帮助下,俺开始种植瓜蒌,收入还不错。今年俺搭起了11亩的瓜蒌架,现在瓜蒌正在收获,预计今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俺已经不是贫困户了。”

  “扶贫党员先行,致富不忘乡亲。”孙庙乡相关负责同志汤建华向记者介绍说:“2015年,刘庙村党支部书记庞良忠创办了淮南祥晟家庭农场,从事瓜蒌种植、稻虾养殖、浅水藕种养殖等生产,家庭农场吸纳了40名贫困户入股参与,每人每年分红400元。同时,庞良忠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瓜蒌种植,77岁的贫困户李多花身患腿疾,老伴智力残疾,老两口只能依靠政府兜底生活。在庞良忠的帮助下,李多花去年自己经营了7亩瓜蒌地,净收入9000元,并获得了政府补贴3500元,今年,李多花将瓜蒌基地又扩大了两亩。”

  “发展扶贫产业,找准路子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谢家集区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立足本地区特色优势,坚持大力度、高投入,不断打造优势产业扶贫项目,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2015年以来,该区已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个,合计投入资金1535.1万元。其中,实施光伏扶贫项目9个,投入资金565.2万元。实施特色种养项目14个,投入资金578万元。实施资产收益分红项目10个,投入资金391.9万元。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该区还持续投入做好“四好公路”、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目前,谢家集区已逐渐形成了一批具备优良市场竞争力及带贫减贫能力的地区产业,全区建成了杨公镇草莓大棚基地、孙庙乡宝玉家庭农场、孤堆乡大棚蘑菇基地等3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3个贫困村产业认定达标,陈庙村一村一品认定达标,草莓种植、菊花种植、稻虾养殖、酥瓜种植、蘑菇种植等、瓜蒌种植产业蓬勃发展,产业扶贫的成效大幅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更刺激了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为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是脱贫之本、富民之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谢家集区相关负责同志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好农民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问题,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扩大产业的辐射面,进一步做强特色产业。支持土地有序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由分散化、兼业化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产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益。支持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加工转化增值,延伸产业链条、延长销售时间、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业效益。支持新一代农民利用“互联网+”等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通过将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增效’,促进更多的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来源:淮南日报   编辑:
相关新闻
 
看点
文化旅游
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