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黄山 > 县区动态 > 黄山区

2021-01-21 09:50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欧阳如晨

  他是一名党员,哪怕自己身体残疾,也始终积极乐观,任劳任怨,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是一名普通的村医,五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服务着当地百姓;他是一名老村支书,为了守护一方百姓,无私奉献着。他就是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龙门乡龙门村的一位乡村医生崔腊明。

  扎根基层 公而忘私

微信图片_20210121093927.jpg

  崔腊明出生于1953年,他从小受到了各类红色教育的熏陶,初中毕业后,他积极向团组织靠拢,成为共青团支部副书记。1969年,17岁的崔腊明就走进了“赤脚医生”的行列,承担起为村民看病的职责。当时医疗资源匮乏和社会条件极其艰苦,只能借助当地农民的一个小房间用作卫生室。尽管如此,面对在肩重任,崔腊明不敢有丝毫懈怠,白天参加集体劳动,晚上苦学医疗卫生知识。乡村医生的工作是琐碎繁杂的,他不仅要为全村1200多人做好常见疾病的防治以及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同时,还要随访贫困户、慢性病患者,他每天都会工作到很晚。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合作医疗模式的转变等种种原因,崔腊明多年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资,出于对乡亲们的感情、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一个党员的责任,他自己进购药品,继续为乡亲们服务,这一干就是50年。记得当时村里拖欠着他的工资,还有一些患者因为家庭条件较差欠着诊疗费、医药费,使他生活捉襟见肘,工作日渐困难,但他依然坚持着这次对事业的热情……面对这些困难,村干部们准备把合作医疗原有的一些物品和库存药品免费给他,但崔腊明不同意,认为这是占公家便宜,他把物品和每一份药品的价格算得清清楚楚,付款给了集体。

  龙门村自古以来就是茶乡,每到茶季崔腊明都坚持值班值守,有人需要就立刻出诊。那是1991年的一个夏天,崔腊明前往新华看望病重的父亲,此时78岁的老父亲已经是昏迷状态了,他在病床前轻轻叫了一声“爸爸”,老人家微微睁开了双眼,脸角微微一笑,含糊不清地说了一句“天下掉下来一个宝啊!”第二天凌晨便与世长辞了。而这一天正好是预防日,崔腊明只有强忍悲痛,赶回龙门继续工作。当时乡党委负责人为此动情地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啊,像崔腊明这样能一心为公的好村医,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一心向党 学无止境

  1989年3月,崔腊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年担任东坑村村支委,2002年换届时,他被选举为东坑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东坑村交通不便,既没有办公场所,还经常停电。了解这一情况后,崔腊明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修通了道路、更新了电网、接通了自来水,还清了村里5万元外债。当时的乡领导肯定他的所作所为,“对村里真是有贡献啊,一下子还清了这么一大笔债务,不容易啊!”任职期间,崔腊明跑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对每一户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通过茶园病虫害治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带领村民们走上增收致富的路子。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干下来他已经52岁了,他主动要求退下来,让更年轻的村干部上,当时乡党委领导为了表示对他的关心,给了他两千元慰问金,他并没有拒绝,而是把这笔钱全数的付了村民修整道路的工资。

  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崔腊明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通过不断学习提升思想理论和医疗技术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村医。“学习强国”APP推广以来,崔腊明坚持每天学习,因为原来的老手机太卡,影响学习效率,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部新手机用来学习,现在他的学习积分已经三万多了。每次村里开会或者组织相关活动,他总能积极带头参加。曾有村民好心劝他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腿脚又不方便,这种会议活动就不要参加啦!”对此,他总是坦然一笑说,“许多比我还老的党员都来参加,我有什么理由和借口不来呢?更何况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哦!”

  精益求精 永不言弃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医风。几十年来崔腊明总是购买很多卫生专业书籍,潜心钻研治疗医术,1983年他参加了安徽省乡村医生统考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1997年到祁门卫校学习进修,取得安徽省乡村医生中专水平合格证书,通过自学和学校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给病人看病时,他总能急病人之所急,为他们做好各类服务。

  走进他的诊所,只见一本本的红色证书摆在书架上,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荣誉证书,有 “优秀乡村医生” “农村卫生协会优秀会员” ……由于他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很多疑难杂症,如白癜风、手足癣、带状疱疹以及危重病患者等,经过他专业和独特疗法的医治后,都取得很好的疗效。“酒香不怕巷子深”,到崔医生那里看过病的人,口口相传,他的名声也逐渐变大……

  虽然崔腊明有着一片仁慈之心,但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意外突然降临。崔腊明从乡卫生院回来的路上遭遇车祸,从此左腿留下残疾,成为三级伤残。在家休养的三个月内,他还始终记挂着村民,考虑到不能耽误给村民看病,他忍着疼痛,坚守在岗位上。从家到卫生室的一百多米路,平时2分钟就能走到,可他却要花上半个小时。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都亲自上门服务。基本上每天都要出去,因为往往到了这家今天找不到这个人,明天找不到那个人,所以有时一家都要跑好几趟才找得到人。晚上回来做纸质档案,录入电脑,一般都要到九点到十点之间才能休息。虽然一天的工作量很大,但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使得崔腊明不敢懈怠对医术的钻研。加上他为人和善、待人真诚总是能考虑患者的顾虑,深受当地百姓好评。正因为如此,本村、本乡,乃至邻区县的患者都来找他看病,他就是这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使他们减少病痛的折磨。

微信图片_202101210939271.jpg

  热心公益 守护乡邻

  崔腊明还经常参加各种公益志愿活动,他的诊所位于公路上,来来回回走动的人多,久而久之垃圾就会变多,看见路上的各种垃圾他都会主动去捡和清扫。村里的人每次看到他都会开玩笑地说道,“崔医生啊,你真勤快,把我们的卫生都搞完啦!”他笑着回答,“这里离我这边也很近,打扫一下也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没什么的。”大家都竖起拇指为他点赞。崔腊明还积极参加各种捐款活动,1985年龙门中学筹建期间,他主动捐款50元,(当时5元一个工)支持学校建设。2008年汶川地震,他通过相关渠道给予资金支持。2017年他把诗词作品获得两百元的奖励,他把奖金作为党费交给了党组织……

  在龙门村的小巷中,总能看见崔腊明在走村串户背影,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尽自己所知为群众答疑解惑,弘扬社会正能量。腊月二十八,他便连续三天到乡政府参加疫情防控培训会议。2020年新春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不犹豫、不后退、甘冒风险主动做好流动人员的测温、摸排,指导村庄的消毒杀菌工作。大年初二他便戴上口罩、拿上体温计,克服自身病痛影响、冒着严寒匆匆走出家门,义务为湖北、杭州等地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300余次。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崔腊明坚持每日走访、每日检测,并做好相关登记工作,做到不漏一人。连续多日的高强度的作业,对于身有残疾的崔腊明是一种考验,他的热情执着和辛勤付出,赢得了返乡人员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赞扬。崔腊明还主动承担起防控疫情的宣传员,入户宣传个人防护和居家防护措施,疏导村民恐慌心理。指导村民做好“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的方式方法,并配合村两委一起组织做好防控、稳定工作,通过小喇叭,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成立专门的防控疫情微信群等各种形式,全面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护意识,形成上下联动、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

  2020年1月,他主动向村党总支部缴纳特别党费1000元,表达一个普通党员对抗疫工作的支持。他说,“我的工龄有50多年,党龄有30多年,虽然我身体残疾,但为了辖区村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无上光荣的!”春节期间,这位老党员、老支书、老村医就这样默默地坚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岗位上,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与平安。因龙门村盛家组大部分房屋都是切坡建房,受2020年汛期影响,在7月份的抗洪工作中,他又再一次挺身而出,按照要求每天对坡地进行观察、拍照,上传给乡村,防止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做好相关工作的预判,将村民损失减到最小。

  五十年行医路,没有轰轰烈烈。在这个偏远乡村,崔腊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让群众满意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形象,他常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我做得还不够,今后我还要为党和人民奉献我的微薄力量,做好每一件事。”

编辑: 程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