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黄山 > 县区动态 > 徽州区

2022-05-26 08:02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项炜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今年以来,徽州区呈坎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强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

图片 1.png

  家住徽州区呈坎镇汪村东横自然村的农民王文英,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农家人最见不得地荒,这两年一看见满是杂草的撂荒地,心里就恼火。” 一年之前,这片自然村田地里还是杂草丛生。汪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朝阳说,这片土地面积将近260亩,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耕作条件较差,导致农田利用率低,农田设施破坏明显,农田复耕复种难度大。

  2021年年底,国家明确要求对本行政区域因“非粮化”问题流出的耕地,恢复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2022年年初,呈坎镇汪村村“两委”干部围绕加强粮食生产,积极探索实践“村集体流转土地经营+大户承包种植经营+农户资产入股分红收益”模式,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将农户低效农田经营权统一流转到村股份合作社,签订土地经营经入股流转合同188份,形成农田连片规模化经营土地247亩,然后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开招租,引进种植大户推进规模化、机械种植水稻、油菜、蔬菜等粮油蔬菜作物,最终落地低效农田综合整治利用试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与2个大户均签订承包合同,落实水稻种植面积247亩,预期每年增加稻谷产量11.3万公斤,油料增加4万公斤,同时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实现稳定收入7.5万元以上,农户可获得每亩农田经营权资产保底收益300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股份分红收益。

  汪村村撂荒地复耕复种,只是徽州区呈坎镇耕地恢复行动的一个缩影。全镇累计已有8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共流转撂荒地600余亩,进行水稻、油菜、葡萄、中药材等种植。

  为了让“唤醒”的撂荒地一直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呈坎镇在治理撂荒地和转变群众观念上“双管齐下”,一边整治撂荒地,一边积极向群众普及宣传粮食安全、复耕复种政策知识,通过土地流转、代种、自种等方式,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将小块、分散的土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不但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该镇党委委员朱宏辉说,“通过推进撂荒地整治,既增加了农户撂荒地流转收入,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将‘沉睡’土地变成‘活资产’,为推动强村富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截至目前,徽州区呈坎镇已累计整治撂荒地247亩。下一步还将紧盯剩余撂荒地,结合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撂荒地整治措施,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主动“造血”,实现荒地变良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创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项炜)

编辑: 程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