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10:22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李俣同
近年来,祁门县祁山镇和平村以“五微”行动为抓手,围绕“锦绣乔山,花漾和平”建设主题,从生态环境美如花,产业兴旺红胜花,人民群众有钱花,乡风和美乐开花五个方面,以“渐进式”推动“深转型”,实现了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全面提升,积极探索出一条“花样”振兴路径。 微改造提升,促进生态环境美如花 立足还原“乡土记忆”,和平村以“拆”破局,以“整”为笔,开展村庄美化行动,充分还原村庄脉络肌理,通过系统整合房前屋后闲置的“金边银角地”“见缝插绿”打造五小园和小微节点,共建设36处“花漾五小园”和17处微节点。实现了“一院一特色、一户一风景”的改造效果,让乡村既有“颜值担当”,又有“气质内涵”。 微景区培育,催化和平遍开振兴花 立足凸显生态本底,巧妙融合“山水林田”自然肌理与千年油茶文化底蕴,和平村以油茶花、月季花等为设计元素,打造出“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果、冬观枝”的四季景观。一片荒废地蜕变为油茶广场,特别设置古法榨油体验区、茶油美食品鉴区等互动板块,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激活了乡村旅游新业态。如今,和平村这个充满乡土情怀的“微景区”已成为县内网红打卡地,年均前来人流超2000人次,实现了“空心村”到“金土地”的华丽转身。 微创意运营,推动产业兴旺红胜花 立足发展产业根基,和平村创新实施了“旧厂新生”计划,将村内一座闲置厂房进行“腾笼换鸟”式改造。通过“空间再造+产业植入”双轮驱动,成功引进传统油茶精深加工生产线,以茶油生产加工为“小切口”,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让村民增收“油”盼头,年均为村集体增收超60万元。下一步将继续引进手工企业,通过“培训-上岗-增收”闭环机制,带动本村及周边60余名村民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人均月增收达3000元以上,真正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火起来。 微循环发展,助力人民群众有钱花 立足绿色发展理念,和平村践行“无废乡村”理念,通过“变废为宝”的巧思妙想,将废旧砖瓦、陶罐等材料“点石成金”——砖瓦铺设成古朴雅致的村道,陶罐变身特色花盆装点庭院,实现了建筑垃圾100%就地消纳。打造集环保教育、信用激励、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生态美·信用好超市”,建立“垃圾兑换-积分累计-商品兑换”的绿色循环机制。这一举措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培育了村民环保意识,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形成了“环境改善-行为养成-民风提升”的良性循环。 微奉献治理,鼓励乡风和美乐开花 立足以人为本治理,和平村生动演绎了“以情动人、以景化人”的治理智慧。在村庄建设期间,村民张大山(化名)起初对村庄改造持强烈抵触态度,曾多次上访反映“劳民伤财”。但随着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看到邻里乡亲因环境改善而洋溢的幸福笑容,这位“钉子户”的内心逐渐被感化。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主动捐出了家门口那棵与女儿同龄的三十年黄杨古树,这棵承载着父爱记忆的树木,如今成为村口景观节点的“镇村之宝”。这个从“反对者”到“奉献者”的转变故事,不仅诠释了“环境改变人”的深刻道理,更成为和平村“微奉献治理”模式中最打动人心的案例,展现了乡村振兴中“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精髓。 “五微锦绣织新梦,和平花开别样红”。展望未来,和平村将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长效管护、永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将环境整治、信用积分、文明实践等创新举措有机融合,形成“制度保障-群众参与-文化引领”的良性循环,让乡村振兴中的“和平画卷”绽放更加多样的绚丽光彩。(李俣同) 编辑: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