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黄山 > 县区动态 > 歙县

2021-03-01 10:51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潘成 江夏友

微信图片_20210301110123.jpg

  正月十三晚上,伴随着响彻山谷的锣鼓、鞭炮声,安徽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元宵嬉鱼灯正式拉开了帷幕。

  汪满田鱼灯是黄山市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始于明朝初期,清光绪年间达到最鼎盛时期,因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特征已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据说汪满田嬉鱼灯与“火”有关。汪满田村时有火灾发生,起因是村西山上的光滑大岩石——“火镜”所致。有风水师指点迷津,欲克火,先祭鱼。因鱼以水为生,水能克火,遂以支堂房派为单位,兴祠堂、田街、里村、柏枝园、上六家五个鱼会,现发展成六个鱼会,祠堂鱼会分成两个,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日,全村出动舞着五彩斑斓的鱼灯,举行浩大的祭祀之礼,祈求平安祥和。

  大年初三一过,各鱼会经推选产生一名15至28岁左右的青年为负责人,当地称“鱼头”,开始挨家挨户筹集资金、安排人手准备扎鱼用的材料,并向村民张贴告示,限期清除嬉鱼灯沿线的障碍物。集资时,还有一项规矩,新婚之家都要自愿另出钱为本祠堂鱼灯购买蜡烛,并摆宴招待抬鱼灯者,祈愿早生贵子,添子之家要点亮鱼灯内红烛还愿。筹集的资金统一存入各鱼会账户。嬉鱼活动结束后,所有集资款和开支项目由各鱼会张榜公示,资金管理接受本会群众监督。

QQ图片20210301104630.jpg

  鱼灯以鲤鱼为型,先用竹片扎架,外层用棉纸装裱,彩绘鱼头、鱼鳞,头有“王”字,嘴有双须。最大的鱼王灯,长约8米,高2米多,内点蜡烛百余支,需二十多壮汉才能举起,另有大小不一的各色鱼灯,或六七人举,或一人举。

  正月十三至十六,晚上大约七时左右,各鱼会敲响锣鼓开始热场,预示嬉鱼灯即将登场。半小时后,各鱼会的鱼灯纷纷汇集与“汪氏宗祠”门口,行完祭拜礼后,由祠堂鱼会为首,各鱼会依次排序,举起大大小小鱼灯上百盏沿规定的路线穿梭于大街小巷。浩浩荡荡的鱼灯队伍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民乐业”字样形似菜刀的薄刀旗开路,紧随其后的是狮子灯、“鲤鱼化龙”灯和百余米的鱼灯长队,排在最后的是各式各样的小花灯。各鱼灯队前面都有一支锣鼓队擂鼓助威,鱼灯每经过祠堂必行祭拜礼。正月十三、十四两天,嬉鱼活动一般持续两个多小时,正月十五和十六是最热闹的,也是嬉鱼灯的高潮,会持续3个小时以上,各方鱼灯都要集中到柏枝园坦上,或快速盘旋,或左右摇摆,或上下跳跃,摆起各种舞姿,此间,烟花爆竹一浪高过一浪,场面十分壮观,称之为“鲤鱼滩花”,也称“鲤鱼打子”,寓意是保佑村族人丁兴旺。到正月十六晚,所有鱼灯都要游到村后的小山墩虎头宅,将鱼头朝着西山方向的“火镜”,摇头摆尾一番,面对“火镜”鞠躬,祈求来年“平平安安、年年有余”。此番仪式结束后,各路鱼灯返回分祠堂等候蜡烛燃尽,嬉鱼队伍方可离去。至此,整个元宵的嬉鱼活动才落下帷幕。

  汪满田是革命老区,曾被授予“安徽省森林村庄”、“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之称号,2020年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村。8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得天独厚的村族文化、宗祠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而继承了600多年的民俗传统文化“汪满田鱼灯”,已名扬海外,并荣登黄山市非遗文化之席位,不久的将来,这盏“鱼灯”将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向人们展示出她独特的魅力。(潘成 江夏友)

编辑: 程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