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黄山 > 县区动态 > 黟县

2021-03-01 11:35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叶志国 周颖 胡晓璐

微信图片_20210301103629.jpg

  碧山山清水秀风光美,乡久村古民风淳,田园风光美如画。黟县碧山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纽带,深化乡村文明建设,真正描绘设施完善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春华秋实,乡风文明皆底蕴

  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农民群众的期盼,拥有新时代文明的“面子”的碧山村,更加努力培育精神文明的“里子”。碧山村以“阳光党建”为目标,不满眼仰望城市的繁华,而是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满足群众需求,服务群众。

  碧山村先后把获得4个国家级称号的碧山村规民约(全国优秀村规民约)、碧山农家书屋(全国农家书屋示范点,科技普及)、碧山阳光之家(团中央志愿服务创新案例,关心留守儿童近100名)、碧山老年协会(全国敬老文明号,关爱近1000老人)等场所打造成文明实践点,统筹开展志愿服务、文艺演出、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挥着乡风文明“传习所”、治理有效“助推器”、产业兴旺“加油站”的独特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动员文艺爱好者、民间手工艺者、民族歌舞表演者等社会各界人士30余人。鼓励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等在各领域具有模范带头作用前辈10余人,组建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凝聚碧山正能量,提升碧山发展温度。

  山环水绕,惠民春风换新颜

  碧山孕灵气,远水抱村流。笔直的道路村组相连、一草一木生机盎然、村民笑脸荡漾着喜悦。这是时下碧山村的新面貌、美丽乡村的新气象,新时代文明实践春风吹进田间地头。把惠民春风凝聚成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百姓之家”。

  在村党委的引领下,碧山村党员带头、村民自愿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将全村划分为38个卫生责任区并动态调整,开办“生态美超市”,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共建碧山村美丽家园;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为民服务大厅扩建工程、实施东边大会堂修缮、傩舞基地展示厅、展演区建设工程,进一步凸显和改善为民服务功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春晚联欢活动、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第三届“碧水杯”水源地保护共建美丽乡村文艺汇演,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环境好了,村民的幸福感也高了。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散发文明的气息,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美好,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日滋月益,乡村振兴系乡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出碧山新路子。碧山村坚持“一抓双促”,在加大产业发展、突出农村人才建设、强化乡村治理上探索、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碧山村坚持用好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这两支队伍,扮好在脱贫攻坚、带领贫困群众致富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深入实践“三变改革”,引进有农、徽黄等实体,将农户的闲置水田、桑园打包流转,进行规模化、现代化耕作,种植优质水稻、黑玉米,不断解决农村土地闲置问题;发挥在外的学者博士、务工能人、企业作用,鼓励通过各种方式支援乡村建设;分期分批开办了合伙人“扶贫夜校”、落实农民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盘活村集体资产,采取租赁、开发村集体林场、用活水力发电等模式,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

  碧山村加快乡村现代化的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留得住乡愁与乡情,积极构建乡村文化服务网络,充实乡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指数,让村民从内心产生归属感。(叶志国 周颖 胡晓璐)

编辑: 程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