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黄山 > 综合新闻

2022-05-26 08:02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胡晓明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芯片”,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近年来,黄山市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两强一增”行动为统领,因地制宜,努力建设具有黄山特色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产业发展体系,为种业振兴贡献黄山力量。

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加强地方种源保护

  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完成普查征集。已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征集,共征集资源302份交省农科院鉴定保存,任务完成率124.4%。推进农业微生物资源普查,已普查菌棒45.3万棒、登记菌株21株。认定地方新品种。普查认定地方果树优良新品种10个,涵盖枇杷、桃、猕猴桃,雪梨等树种;新发现“祁门豆花鸡”“新安江水牛”2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已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认定。保存地方种源。集中保存黄山猕猴桃野生优系7个和传统李子、桃优系2个,收集木本油料黄山1、2、3号等6个油茶品种地方保护,挖掘、推广应用地方药材新品种8个(灵芝4个、菊花1个、黄精2个、祁术1个)。

  持续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建设保护观察圃。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观察圃,累计收集大豆、甘薯、黄瓜等各类资源62个;依托大型茶叶企业,对黄山名茶松萝茶、柿大茶、祁门褚叶种、谢裕大毛峰茶等茶树资源进行原产地保护。打造省级保护圃。申请8个种质资源保护圃,其中歙县枇杷种质资源圃、黟县香榧种质资源圃、黄山区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圃3个保护圃,经公开申请、专家评审、现场考察,成功被确定为安徽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开展抢救性保护。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及省畜保中心对“祁门豆花鸡”开展抢救性保护。

  强化良种繁育推广,助推特色产业升级

  抓好农作物良种选育推广。大力引进优质品种。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安徽隆平高科种业、丰乐种业等优势种业集团引进80余个新品种,有效扭转黄山品种单一、结构不平衡状况。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引导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稻、再生稻及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种植优质专用水稻面积31.05万亩,占本年度全市水稻面积74%。征集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25个,实现“省工、减肥、降药、降耗”,促进增产增收。大力培育优质主体与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等单位合作,充分发挥皖南生态优势,建立长江中下游中籼水稻等品种的试验基地。先后打造出黄山始信种业、腾龙种业等一批优秀种业代理商。

  抓好畜禽良种选育推广。自主育种实现新突破依托龙头公司,构建国家水禽良种选育体系,本地企业强英鸭业成功创建国家级水禽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级良种扩繁基地,公司培育的父母代白羽肉鸭市场占有率达32%,打破了白羽肉鸭种源“卡脖子”的局面。地方保种取得新进展。加强皖南花猪、黄山黑鸡、皖南中蜂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种,2021年累计投入保种资金118万元,黟县“黄山黑鸡”荣获省农交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抓好水产品良种选育推广。以全市四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黄山大鲵自然生态保护区为依托,持续巩固全市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推进光唇鱼(石斑鱼)、马口鱼等土著鱼种养殖扩产,加快黄山土著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全市光唇鱼繁殖技术趋于成熟,年繁殖能力超2亿尾;马口鱼繁殖取得突破,年可繁育4000万尾以上;歙县创新养殖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开展陆基圈养桶循环水养殖鳜鱼试点,预计年产量150吨。

  严格种子市场监管,全力保障种质安全

  多形式宣传引导。组织“放心农资下乡”“食品安全宣传月”“农产品质量安全周”“3.15消费者活动日”“科技入农户”等活动,宣传《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共发放宣传材料近2万份,培训5000余人次。

  多层次监督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品种未经备案一律禁止进入市场销售。备案管理种子经销商378家,备案809单,其中委托代销78单,经营不分装731单。做好随机抽检,抽检种子样品32个,经检测,各项指标全部达标,质检合格率100%。

  多方位执法检查。市县成立专门种业市场监管队伍,利用春秋两季种子供应销售节点,对种子经销商、经营户进行拉网排查。2021年以来,共出动种子监管和执法人员465人次,检查种子经销网点431家、经营主体5家、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5家,累计检查各类种子品种500余个、登记品种310个,未发生重大违法案件。(胡晓明)

编辑: 程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