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习习春风润江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四周年特别报道”

  • 2020-04-26 01:11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顾继月 符秀云 严鹏

  科大先研院

  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2012年7月28日,背靠中国科大,一所新型研发机构在合肥市高新区破土动工,短短三个月后,中科大先研院正式开始机构运作。酝酿已久的“江淮硅谷”,正在慢慢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7年来,中科大先研院在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国科大“四方合唱”的创新进行曲中,“协同创新”的基因渗透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每一个细胞。

  “凝心聚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建成一所体制机制创新、一流人才荟萃、高新产业溢出的国际一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中科大先研院常务副院长康宇说。走过七年岁月的中科大先研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潜龙在渊,蓄势待发,成为合肥乃至安徽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引爆点。

  一个新型研发机构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翻开地图,搜索中科大先研院,导航会帮你指向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与创新大道交口的一处造型为X的12层大楼。

  1637年,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曾经引入字母X,代表未知数。

  三百多年后的今天,2012年,素有创新之都美誉的合肥市,按照“江淮硅谷”的梦想,正创办一所“不拘一格”的研究院。

  正如X代表着未知数,先研院的主楼未来中心从建设之日起,没有围墙,没有门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按照中科大先研院总会计师倪晋鹏介绍,它既非政府机关,又不是大学,也不是传统的科研院所,更不是企业,是一个无编制、无预算、无级别的“四不像”单位,是介于政府、研究院、学校、企业之间,联接基础科研成果与产业经济发展桥梁的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平台。

  “我们国家也有不少原创技术,但基础研究成果要变成生产力,必须要经过转化,转化以后才能产业化,能够攻克技术难关形成产品后还要商品化和市场化,这些过程全部结束才能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汪志勇教授感慨道,“科学家和企业家很难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语言,想让科学家与企业家沟通,需要搭桥,这个桥梁我称之为工程科学家,或转化科学家。他们要懂基础研究,能和前沿科学家交流,同时又要懂工程和市场,能和企业家交流。通过他们的搭桥,或者他们的创业,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像汪志勇一样,在中国科大,还有诸多掌握独门绝活的“扫地僧”,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与企业家之间合作经常遭遇种种尴尬,好的技术不能转化为产品,更不能转化为商品,市场化非常困难。

  “扫地僧”们的诸多难题,恰恰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了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照明科技成果转化的前行道路,打破政产学研用“各拉各车”的局面,万众期待中,一个四方共建的中科大先研院于2012年在合肥市高新区应运而生,被寄予了各方深切厚望。然而,中科大先研院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呢?

  跨越“死亡之谷”

  7年来,中科大先研院着力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许多“深藏”幕后的专家走出来,将自己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中科大教授汪志勇

  从事科学研究这么多年,汪志勇教授发现自己最近几年变得更加繁忙:要指导研究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要到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的工程化,要赴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地区参加产品和项目推介,接待各类投资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到访……忙碌中,汪志勇教授逐渐感觉到,“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同力发功,不仅需要一个协同创新平台,更需要工程科学家或转化科学家搭桥,或者基础科学家向转化科学家的转变,和企业家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目标,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化。”

  倪晋鹏

  事实上,处事低调的汪志勇教授曾花费20多年心血苦心研发了“环保阻燃多功能油漆”专利技术,该项技术可生产出多种类型的环保阻燃产品。这些产品的应用不仅能让石油化工的储油罐和输油管道具有强防火防腐隔热功能,还能在家庭装修、消防器械、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国防设施等领域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随处可见的油漆增添了防火隔热的功能,预测未来市场前景在千亿以上,为化工新材料家族增添了重要的成员。

  话虽如此,汪志勇心中多有遗憾。“虽然研发出了既能表面装饰,又能防腐防火隔热的多功能油漆,可在产品转化,特别在市场化过程中,大多难以令人满意,漫长而又艰难。”

  童迎伟通过虹膜检测体温

  和汪志勇教授一样,中国科大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室主任安虹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她的最新成果是右心室量化分析系统。安虹表示,因为右心室室壁比较薄,容易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生不规则的变形,常规的超声波很难构建右心室的精准模型,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很差,通常依靠医生的经验,或者通过左心室的状况推断右心室的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安虹的发明解决了现有超声波技术很难获取右心室完整清晰影像的难题,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十分钟即可完成。

  为了帮助安虹团队的成果尽快转化,中科大先研院多次对接,主动服务,帮助安虹实现了一次次路演,对接上一个个潜在的应用合作伙伴,找到了最匹配的合作对象,最终开发出了系列商品,并通过了各类审批。

  如今,在中科大先研院的牵线搭桥下,汪志勇教授获得了法律、政策、资金、知识产权、合作伙伴筛查、投融资专业人员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帮助。等时机成熟,汪志勇教授打算将自己的研发中心从科大东区搬到先研院,开设一个产品对外推介的窗口。憧憬未来,汪志勇教授满怀信心,有中科大先研院这样的高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平台,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国家的政策辅助,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定成功。该“环保阻燃多功能油漆”系列产品的应用,一定会给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7年,一切变化都表明,想要跨越科学研究与技术转化的“死亡之谷”,就必须有一个综合协调平台,从服务专家、科学家、企业家到服务千万家,让创新元素不断涌动,催生催化创新成果。

  科技抗“疫”的社会担当

  漫步在春天里的中科大先研院,你会发现,终年可见绿的花园式优美园区,环境洁静,绿色清新,人文气氛浓厚,扑面而来的“江南气息”、“科技味道”。由于与中国科大一脉相承,先研院秉持“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的科技报国之志。

  走进先研院未来中心主楼,一个憨态可掬、具有识别功能的抗疫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一款身高约一米,却同时具有虹膜识别、人脸识别以及微信二维码识别三种人员识别功能的机器人,不仅可以站在门口测量访客体温,还能自动录入来访人员相关数据,供工作人员通过后台APP实时在线查看。

  云玺科技童迎伟向记者介绍自主可控量子安全云智能办公系统

  这就是安徽云玺科技有限公司历时20天全力攻关,成功开发的“人员康安管理系统”机器人。有了它的存在,将有效告别人工测量体温和手工登记信息的环节,大大降低人与人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这款产品已经进入推广期。

  定位通讯管理系统

  云玺科技是一家主要从事自主可控量子安全云智能办公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包括自主可控量子安全云办公系统、量子安全物联网云智能印章、量子安全云办公终端(一体机等)、无接触人员物联管理系统等。

  疫情期间,中科大先研院提前做好其复工备案及资质审批相关工作,帮助云玺科技做好转产相关服务。“受疫情影响,公司的运营情况受到了一定影响,先研院主动给我们减免了三个月房租,共计十五万元。加上政府给企业减免了16.5万元的社保费用,总共节省了31万元资金,降低了企业复工的物资成本。”云玺科技董事长童迎伟说,“我们的转产引起了先研院的重视,相关优惠政策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大增强了我们研发这一款抗疫产品的信心!”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研究通用处理器的标杆企业。2013年龙芯中科正式在安徽成立研发中心。2018年正式在中科大先研院落地,成立龙芯中科合肥公司。2020年春节,受疫情影响,龙芯中科的复工复产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生产研发不仅全面完成预定的攻关计划,销售收入更是同比增长了30%。

  龙芯中科(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飞表示,为人民做“龙芯”,为国家和民族建设自己的自主创新信息产业体系,是龙芯中科矢志不渝的梦想和目标。疫情期间,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围绕在龙芯中科周围的高科技产业生态企业在全国多达一千多家,安徽省内近一百多家,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以通用自主处理器为牵引,以产业生态企业为包围的产业生态。下一步,龙芯中科还将积极布局全省,逆市上扬,在产品应用和产业布局中迈向更高水平。

  疫情期间,龙芯中科还主动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捐赠人民币十万元给安徽省红十字会用于抗疫工作。同时,龙芯中科集团也向武汉等其他地区捐赠200万资金。

  汪志勇教授研发产品

  据倪晋鹏介绍,大多数园区企业都是初创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外界的诸多支持。但令人感动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园区企业以科技为手段,攻破疫情难关,实现科技抗“疫”,先后在合创汇等双创平台发布中科类脑(报送体温测量系统及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其中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入选)、高维数据(新型数据泄密溯源取证系统等三项产品均入选)、易惠天下(报送四类产品,其中医疗机构发热在线问诊平台入选)等企业系列产品。

  疫情期间,先研院联合俞书宏院士团队,新成立安徽中科微纳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纳米材料涂层,该涂层可以有效取代熔喷布,极大降低了口罩、防护服的成本。目前,该材料已通过检测,相关工作正在加紧推动中。此外,龙芯中科、中骄智能、云玺科技、中屏科技、安徽英菲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园区企业分别向武汉及省内各家医院捐赠了现金及口罩等防疫物资,展现了先研院科技抗“疫”的社会担当。

  大湖名城的“创新名片”

  7年来,在诸多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的激发下,中科大先研院开始凸显协同创新的集聚效应。

  2016年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科大先研院,参观安徽省创新成果展,视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和量子卫星合肥总控中心,听取相关汇报,并就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慰问科研人员,并勉励他们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祝大家创新愉快!

  先研院李俊副院长

  四年来,全体先研院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先研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追世界科技前沿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奋力推进国际一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不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龙芯中科彭飞向记者展示最新产品

  如今,从政府到企业,从专家、科学家、企业家到千万家,从高精尖技术到一般技术,安徽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一个活力四射、充满干劲的安徽新型科研院所形象正在“欲水而出”。

  ——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中国科大-先研院-产业合作基地”的技术转移体系,为成果转化提供全过程专业服务。

  ——理顺与中国科大知识产权关系,努力打破隐形藩篱,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首次成为中国科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独立招生单位,与长鑫存储、龙芯中科、平安科技、新华三等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打造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立足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全力做好“量子京沪干线”“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的服务保障工作。

  ——累计授权各项专利1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69项,科技成果累计获得国内外各类奖项18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0余项。2018年、2019年连续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是唯一连续两年入选的新型研发机构。

  “四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期望,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进步。”中科大先研院副院长李俊表示,尤其是随着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法定机构建设试点等一些列政策叠加机遇的推动,先研院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云玺科技童迎伟向记者介绍舰务管理官兵定位通讯系统

  回望中科大先研院的发展之路,不难看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事,而是站在历史的方位图上,加快提升协同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科大智慧、科大力量的过程。“先研院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我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绝不辜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为创建国际一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先研院常务副书记叶征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科技创新需要开阔的胸襟和吞吐日月的远大抱负。面向未来,中科大先研院正跨越转型,在合肥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不断探索未知,攀越高峰,路漫漫其修远兮,先研院人正上下求索!(记者 顾继月 摄影 符秀云 摄像 严鹏)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