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记坚守在法国ITER安装现场的中国“人造太阳”团队

  • 2021-03-02 05:17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桂运安 叶华龙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ITER安装工程技术团队首批第二组人员到达法国。

  近日,随着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辗转抵达法国南部的卡特拉舍ITER现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 “人造太阳”团队首批骨干技术人员已全部投入紧张忙碌的现场工作中。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该所陆续派遣多批技术人员逆行出征,承担ITER主机关键核心部件的安装任务和采购包部件的现场技术支持,为ITER计划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国家需要就是义务所在”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参与ITER计划14年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ITER大科学工程团队承担了导体、电源、校正场线圈、超导馈线、诊断以及PF6线圈、波纹管、内部线圈、离子回旋关键部件、水冷系统部件、安装工程等采购包任务,占中国承担ITER采购包任务的绝大部分,为ITER计划顺利推进做出重大贡献。

  “怕,又不怕。 ”在辗转落地法国戴高乐机场的那一刻,副研究员黄雄一博士说出了心里话,“作为大科学工程团队的一员,能够承担ITER主机工程安装任务,是职责所在更是光荣使命。 ”

  该所首批派遣赴法的团队老中青相结合,平均年龄35岁,包含总工程师、超导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质控工程师以及高技术工人,所有人员均长期参与过EAST、ITER大型超导托卡马克部件的设计、研制、调试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只要身体过得去,就永远不会退休。 ”69岁的吴维越研究员是首批派遣人员中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的。这位曾做过两次危及生命的大手术的资深工程师,多年来带领团队承担多个关键项目。他坚定地告诉大家:“困难一定会过去,我们一定会成功! ”

  在法国签证因疫情恶化而收紧的情况下,测试工程师谢延玉挥别9个月大的孩子,辗转数日最终安全抵达ITER现场,顾不上休整就立即投入到PF6线圈的现场冷测试验收工作中。谈到当时的决定,谢延玉表示:“可能有人会笑我傻,为了工作冒着生命危险不值当。但我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国家需要就是义务所在。

  “既然来了就要铆足干劲”

  2020年,ITER计划正式进入工程安装阶段,预计2025年安装完成开展等离子体放电。 ITER主机现场装配的部件数以万计,精度要求高、标准要求严、系统极其复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作为中法联合体单位之一,通过国际竞标承担了ITER主机安装工程的关键任务。

  由于法国疫情严重,ITER国际组织雇员实行远程办公,每周仅有两三天前往现场工作。但等离子体所ITER工程技术团队为了加快ITER安装工程项目进度,在遵守相关部门安排和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坚持每周六天现场工作、一天远程办公,且节假日不休息。

  身在异国他乡,对家人的思念也时常伴随着每一位成员。春节期间,顾永奇等在ITER现场的工程师们表示,下班后人去楼空,最难熬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最难回答的是“君问归期未有期”。

  作为一名多年来活跃在大科学工程一线的精密测量工程师,顾永奇到达ITER现场后立即开展相关工作。临赴法前,他两岁大的孩子突发高烧,所幸经过积极治疗很快康复。顾永奇坦言:“在这个特殊时期得知孩子生病,作为爸爸,不担心不着急是假的。但作为团队成员,更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既然来了就要铆足干劲! ”

  目前,由中方主导的部分纵场线圈和极向场线圈的临时支撑安装已开工,各大部件已安全进入ITER主机大厅施工位,Feeder超导接头、高压绝缘等特殊工艺培训和取证工作陆续开展,接下来即将完成10根超导馈线的落位、3对超导接头的连接和绝缘处理和6个超导磁体的落位。PF6线圈在ITER现场的冷测试是检验超导磁体质量和性能的最为全面和严苛的一次检验,是决定其能否最终投入安装的最后一关。日前,由该所研制成功的PF6线圈一次性通过所有验收测试项目,即将作为磁体系统中首个线圈装配至ITER主机中。

  “做好防护消除后顾之忧”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ITER现场,紧张而忙碌。在这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中法联合体项目部科学安排疫情防控,实施一整套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即便是这样,对于团队成员来说,依然有被感染的风险。作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黄雄一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隔离,隔离期间虽偶有咳嗽,但核酸与血清检测一切正常,且隔离期间坚持工作。隔离期满,经过严格细致的检查后,他立即投身到ITER安装现场。

  严重的国外疫情,严峻的施工环境,严苛的标准要求,都挡不住前进的脚步。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团队成员以顽强的毅力和敬业的精神,快速奔跑在ITER项目建设的征途中。

  EAST装置和ITER采购包部件的上成千上万条焊缝,见证着国际焊接技师吴祥明的成长。由于吴祥明常常遇到焊接处空间狭窄肉眼无法看到焊口的难题,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实践后,他练成了对着镜子焊接的绝活。出发之前,他认真熟悉并全面掌握了ITER项目中使用的各种焊接新设备,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设备焊接出高品质的焊缝来满足ITER的高标准高要求。

  巾帼不让须眉。工程技术人员郭祖红多年来一直坚守在EAST装置升级改造、ITER超导馈线和校正场线圈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作为整个ITER安装工程项目我方联合体中唯一的女性技术人员,她为了聚变大科学工程事业远赴重洋,奋战在ITER部件安装的第一线,成为一名绽放在ITER现场的“铿锵玫瑰”。

  “要想法设法做好安全防护,消除在外同事们的后顾之忧。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透露,他们特别关注特殊时期同事们在外生活和工作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各种突发情况和问题,时时提醒在外人员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项目现场规章和要求,确保安全从事相关工作。

  志存高远,筑梦聚变。宋云涛表示,等离子体所通过深度参与ITER计划及采购包部件任务的实施,解决了聚变工程领域若干技术难题,突破和掌握了一系列未来建造聚变堆必备的核心技术。(通讯员 桂运安 叶华龙)

  ITER极向场 6号线圈在ITER现场顺利通过最终验收测试,中欧双方参与测试人员合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供图)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发布于2024-03-18 07:17:44

2023年安徽林业发展向上而行


发布于2024-03-18 07: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