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残奥会六朝元老王键“名师出高徒”:

  • 2021-05-17 06:53
  • 来源: 合肥晚报
  • 作者: 武鹏

  5月16日是全国助残日,当天,刚刚结束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运动会举重比赛的安徽轮椅“大力士”们从北京凯旋。包括举重、围棋、象棋在内,本届残运会的提前项目比赛中,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共获得4金3银1铜的好成绩。值得关注的是,以残奥会六朝元老王键为教练的安徽残疾人举重队,师徒10人成为此次残运会举重赛场上的一群明星。人生多艰,身残志坚,永不言败,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轮椅上托举起了非一般的人生辉煌。

  师徒情深 心甘情愿被徒弟打败

  在此次残运会男子54公斤级举重比赛中,王键被他新招收的徒弟杨井浪“打败”,自己几年前创造的全国纪录也被杨井浪打破。不过,王键不仅没有失落,反而更加激动和欣慰。

  杨井浪是王键千里迢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挖”过来的好苗子,从去年开始交流到安徽,加入安徽残疾人举重队。“这就相当于职业足球运动中的‘转会’。”王键说,他早早看到杨井浪的潜力,于是动用了不少人脉资源,将他请到了安徽队。此前,杨井浪虽然有国际国内的大赛经验,但从未夺得过冠军。“感谢王教练的慧眼相识和栽培,加入安徽队,我这么快就赢来了人生第一枚金牌。”杨井浪笑着说。

  在王键的徒弟当中,像杨井浪这样有良好基础的苗子并不多。大多数残疾人举重运动员,都是王键和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在全省“海选”的。

  “现在我们选拔举重运动人才,除了通过正常渠道的层层选拔之外,更多就像影视界的‘星探’,满大街去物色合适人选。”王键笑着说。

  王键的爱将李茂,在此次残运会107公斤以上级别比赛中获得了金牌。“他是十多年前,我在合肥街头偶然间撞见的,当时他在合肥就读于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王键说,老家在蚌埠的李茂和自己一样重度残疾,坐在轮椅上,但身板一看就是练举重的好苗子。

  “当时我很警惕,对这样一个陌生人真是半信半疑。”李茂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一个暑假,等到秋季开学回来,王键到学校找到了校领导,希望自己跟他学举重。

  由此,李茂走上了举重运动员道路。在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上获得铜牌,之后又在2017年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2019年第十届全国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运动会举重比赛上,连拿两块男子107公斤以上级举重项目的金牌。目前在这一级别,李茂在国内还没有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

  同样是在街头被发现的,还有此次在女子举重86公斤以上级比赛中获铜牌的亳州利辛残疾人运动员郭勤梅。80后的郭勤梅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去年在利辛县街头被负责全省残疾人体育训练的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副校长管进发现,之后推荐给王键。“实际上,我开始练习举重才4个多月,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大赛就拿到了铜牌。”郭勤梅说,从没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名运动员。

  坎坷人生:被拐骗卖艺囚禁,逃出来练举重改变命运

  练习举重的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大多是贫苦家庭出身。

  王键说,他自幼因小儿麻痹症造成重度残疾。“那时候家里穷,我是男孩子,又比较皮,腿脚不行,就喜欢练习倒立,所以渐渐把上肢练强壮了,倒立也能疾走如风。”王键说,一开始,他练习的是田径,但发现并不是自己强项,转而从1993年开始练习举重。

  “当时没有教练,也没有器材,完全是自己瞎琢磨。”王键说,自己买来钢铁零件,拼凑、焊接了杠铃锻炼,由此慢慢步入正途。

  而杨井浪的人生经历更为坎坷。“我是在刚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泥土房子倒塌,压坏了我的双腿,家里也很穷,没钱医治,留下了终身残疾。”杨井浪说,他虽然是1990年出生,但是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因为有重度残疾,杨井浪没有上过一天学。“家里买不起拐杖和轮椅,我在十几岁之前,一直是依靠坐在两个小板凳上挪动身体来行动。”杨井浪说。在14岁那一年,年少无知但又要强的他决心要出去闯荡,以便养活自己。

  “结果我被人骗到了南方城市,在深圳等地从事残疾人街头卖艺。”杨井浪说,这是他这一生最痛苦的记忆。“那几个月时间里,我们不仅被限制人身自由,除了卖艺,还要被逼着去卖惨要账。”他回忆说,那个拐骗他的头目,每天到晚上都给他和同行的残疾人拴上铁链子,简直像是对待动物一样,毫无尊严。

  “逃不掉,不敢逃。”杨井浪说,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有天夜里,那个头目喝醉了酒,睡得特别沉,他偷到了钥匙,打开锁链,一口气逃到了深圳的救助站,之后辗转回到了家乡。

  “那真是一段噩梦般的日子。”他说,在他被拐骗的时候,他的父母也在老家报警寻找他。“等我回到家的时候,瘦得皮包骨头,和父母、哥哥、姐姐抱头痛哭。”

  这之后,杨井浪还曾在好几年的时间里,在家乡的集镇上开三轮车拉客挣钱。“曾经我以为人生就这样了。”直到20岁的时候,他才被启蒙教练发现,走上了举重训练之路。

  自强拼搏:54岁的教练兼运动员,为什么还这么拼

  王键的微信网名叫“自强”。在徒弟们看来,教练一直是一个硬汉。他从1996年参加亚特兰大残奥会,之后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夺得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金牌。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王键是开幕式8位护旗手之一,但在比赛中因伤病憾失奖牌,只获得第五名。近几年来,伤病一直困扰着王键,年龄的增大也给他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尽管伤病缠身,但王键为了证明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在2018年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中,他以184公斤再创全国纪录。

  “看淡输赢,但不能认输,干一天举重,就要拼一天。”王键说,现在自己既是举重运动员,又是省残疾人举重队的教练。

  “我都已经54岁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王键坚定说,一是自己不服老,作为运动员,就是要不断挑战自我,二是要给徒弟们做个好榜样。

  而对于杨井浪而言,举重训练的苦痛更是一次次咽进了肚子里。“流的汗多,流的泪水也一样多。”他说,自己参加过三次国际大赛,有一次大赛举了三把,全都失败,“当时整个人在一瞬间是处于崩溃的边缘。”

  如今,31岁的杨井浪已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跟妻子是网恋的,她是善良、美丽的健全女孩,虽然她家里人都极力反对我们的婚姻,但她很爱我,她欣赏我的自强不息,也同情我的残疾和人生苦难,毅然决然地跟我结婚。”他说,结婚后,他们有了个可爱的女儿,已经19个月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一下子感觉自己肩上的压力更大了。”杨井浪说,身残志坚是不向命运低头,而生活的压力让他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为争取幸福而奋斗。“每次出来集中训练、比赛,妻子都会鼓励我,给我加油鼓劲。”杨井浪说,如今成为安徽残疾人举重队的一员,他未来还想在合肥买房落户,把妻子和孩子都接过来一起生活。

  而对于郭勤梅来说,这次尝到了全国残运会铜牌的甜头,但未来路还很长。“这次得奖也可以算是幸运,但未来的训练我必然要付出更多努力,因为目标更高了。”郭勤梅说,她的儿子已经上初中,小女儿也有10岁了。原本她自己认为一辈子可能就会是个家庭妇女,身有残疾生活多有不便,没想到命运一下子因为举重而发生了改变。“其实机遇只是偶然,机遇来了,还要你去抓住。我要给两个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看到,残疾的妈妈一样能创造辉煌。”她笑着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

编辑: 汪赛霞
推荐阅读
2024政务V影响力大会·安徽论坛召开


发布于2024-04-20 13:52:0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