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 2021-06-10 05:59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6月8日14时30分,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控制大厅内坐满了科研人员,99989,99990……大屏幕上第一行的数字跳动着,实验运行总负责人龚先祖时而看着屏幕,时而盯着门口。这一天是运行了15年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完成第10万次放电的日子,将有10多位老同志前来见证历史性时刻,他们参与过这个大科学装置的早期建设。

  15时 49分,大屏幕的数字停在了“99998”,所有科研人员起身鼓掌,老科研工作者们携手而入。随后,在近60岁年龄差的老中青三代人的共同见证下,81岁的万元熙院士按下第99999次放电点火按钮,50岁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所所长宋云涛按下了第10万放电次点火按钮。

  聚变能由于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原材料储量极其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战略能源,但是如何实现稳定可控的核聚变为人所用是摆在全世界科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先后建成并运行了四代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06年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新一代先进全超导托卡马克技术的国家,并一次次实现突破——2012年打破世界纪录,获得超过400秒的2000万摄氏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2016年,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7年创纪录地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2021年5月28日,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一次次的世界纪录来自于一天天与时间赛跑和一批批科研工作者的接续。 199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的龚先祖已经在等离子体所从事了29年的核聚变研究。每当进入实验周期,工作时间便会从早上直至次日凌晨,这样的状态又被新一代科研工作者传承。 6月8日23时,EAST放电工作很难得地在零点前结束,工作了一天的科研工作者们又进入装置大厅,进行检修维护,为第二天的实验做好准备。

  这里大约有700名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有着博士、硕士学历的国际尖端科技人才,他们与EAST相互成就。参与了EAST建设、运行和维护的宋云涛深有感触,他勉励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挥洒青春,在挑战中锐意前进。“我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有一盏灯能够被我们点亮。 ”今年60岁的李建刚院士也寄语这些青年科研工作者。

  记者 徐旻昊 徐国康 摄影报道

20210609000454a_副本.jpg

  6月8日下午,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宋云涛按下EAST第10万次放电点火按钮。

20210609000458a_副本.jpg

  6月8日下午,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李建刚(右一)院士与万元熙(右二)院士向现场科研人员展示10万次放电的控制屏。

20210609000528a_副本.jpg

  6月8日夜,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对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电子回旋系统进行维护。

20210609000438a_副本.jpg

  4月28日,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宋云涛(右前)带领科研人员对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内部进行升级改造。

20210609000440a_副本.jpg

  4月28日,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对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内部进行升级改造。

20210609000444a_副本.jpg

  4月28日,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安装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由该所自主研发的离子回旋加热天线。

20210609000447a_副本.jpg

  2020年7月22日,科研人员拆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低杂波天线真空室,以便进行改造。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