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近期高发!毒液堪比浓硫酸!

  • 2022-06-28 07:04
  • 来源: 合肥晚报
  • 作者: 唐萌 王玉梅 夏鹏程


  “哎呀哪儿来的这么多蚊子?”“嗡嗡嗡的可真讨厌!”随着夏天的到来,各种小飞虫也多了起来,有时候在户外逗留时间稍微长一点,手上、脚上可能就出现一些红疙瘩。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小红疙瘩都是蚊子咬的。不同的虫咬皮炎,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日前,“这种虫子飞到身上千万别拍”“有一种虫子不能拍”等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引起了大家对一种名叫隐翅虫的飞虫的关注。6月27日,记者采访皮肤科医生了解到,夏季是隐翅虫出现的高发期,门诊出现相关病人的数量也呈现高峰,避免触碰或碾压是防范隐翅虫的主要手段。

  合肥曾有不少市民“中招”

  去年国庆期间,就有网友发帖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该网友称,自己在凌晨关灯玩手机时,手机屏幕的光亮吸引了小虫子在自己脸上爬动。开灯后,发现是一只黑红相间的虫子,当时只是用手轻轻把虫子拂走。结果没想到随后几天,她的眼下就开始红肿疼痛,就医后确诊为隐翅虫皮炎。

  那么,小小的隐翅虫到底有多可怕?它会分泌一种pH值在1-2的毒液,沾到皮肤上可引起强烈灼伤、皮炎,出现红肿、水泡甚至溃烂……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戴前梅告诉记者,每年夏天门诊上都会接诊隐翅虫皮炎的患者,“早的时候4月份就会有了,七八月的时候会达到一个高峰期,大部分来的时候都是暴露部位有红、痛的症状,疼起来甚至有火烧的灼痛,有时候患者还会误以为是过敏,在家里抹了一些药后手到处摸,可能会造成皮疹的进一步扩大。”

  典型症状为患处灼痛和瘙痒

  据悉,隐翅虫喜欢潮湿的环境,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在雨林、农田、水畔都有分布;成年的隐翅虫能被白炽灯灯光和荧光吸引,所以常在人类活动的地方出现。

  与蚊子不同,它们并不叮咬动物;如果室内门窗没有关好,隐翅虫将有可能闯入家中。隐翅虫的出现呈季节性,并不具明显的周期性,常于6月开始出现,8月至9月为高峰,10月开始减少。

  据介绍,初次接触隐翅虫毒素后并不会立即发病,一般12-36小时后,皮肤出现红色皮疹,逐渐发展成脓疱,有瘙痒疼痛的感觉,常常持续2-3周。

  同时,患病处多为裸露部位,例如头面部、颈部以及四肢;隐翅虫皮炎的典型症状为患处灼痛和瘙痒。此外大多数患者皮疹为条状或带状,这是因为碾压或拨落隐翅虫时在皮肤上留下的接触面。

  合报医点通工作室 全媒体记者 唐萌 实习生 王玉梅 通讯员 夏鹏程

 

编辑: 汪赛霞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