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一批特殊玉器出土成里程碑事件

  • 2022-12-08 07:35
  • 来源: 安徽商报
  • 作者: 刘媛媛 姜志远

  备受关注的含山凌家滩遗址又有重要发现。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2022年,省考古所对凌家滩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考古专家在墓地西侧发现燎祭遗存,出土一批独特的玉石器,其中一件石钺和一件宽体玉璜为凌家滩目前为止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石钺和玉璜。考古专家还在发掘中发现了一处超大型公共建筑基址。

  “最大”玉璜石钺惊艳亮相

  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的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1985年被发现以来,凌家滩遗址先后进行5次发掘,出土了玉人、玉龟、玉器、玉鹰、玉龙等重量级珍贵文物。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2022年,省考古所对凌家滩遗址进行了持续发掘。在对墓葬祭祀区西侧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共发现了一个祭祀坑,共出土器物260余件,其中石器140余件、玉器70余件、陶器40余件,祭祀坑也是本次发掘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长38.3厘米,上宽24.3、下宽28.5厘米的石钺,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石钺。祭祀坑中还出土了一件宽体玉璜,外径23.6厘米,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玉璜。另外,一件龙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一端阴刻成猪龙首形,略上翘,另一端为尖锥形,是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

  惊现超大型公共建筑基址

  2020~2022年,考古人员对凌家滩遗址岗地东南角、内壕中部,大面积的红烧土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确定了遗迹的范围、结构、堆积和年代,初步认为该大型红烧土遗迹年代为凌家滩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距今5500~5350年)。通过2022年对红烧土西界外侧区域揭露,考古人员发现,该区域土质土色异常杂乱,为人工堆筑而成,多呈大块的青灰土和黄土铺垫而成,宽23米,南北长推测与红烧土范围一致,残厚0.3~0.8米,表面多被破坏,局部残存少量红烧土基槽、柱洞、红烧土坑等遗迹,少量红烧土坑包含碎骨屑。其顶部最高处高于东侧红烧土顶面1.6米。推测应为平行分布于红烧土西侧的大型建筑台基,其与红烧土遗迹共同组成一处超大型的公共建筑基址,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

  为配合外壕遗迹保护展示项目建设,同时为了解外壕北部缺口是否有防御设施以及外壕的具体结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12月~2022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对这片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结果显示,外壕位于凌家滩岗地北端的北侧,紧邻岗地,外壕口宽45米、底宽25米、自深2米。岗地与外壕的落差达6~9米,再加上较宽的外壕,能起到积极的防御功能,同时,外壕还能起到蓄水和垃圾倾倒场所的功能。

  特殊玉器出土是里程碑式事件

  凌家滩遗址考古历来备受关注,成果丰硕。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凌家滩考古始终秉持多学科合作的理念,目前相关研究工作仍正在进行中。

  省考古所专家表示,凌家滩祭祀遗存的发现,为研究复原当时祭祀场景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完善了对墓葬祭祀区布局的认识。200余件器物的出土,丰富了凌家滩陶器玉器的种类;龙首形玉器等特殊玉器的出土,对研究中国史前用玉制度及对历史时期礼制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是凌家滩考古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另外,以大型红烧土遗迹为代表的大型高等级公共建筑的发现,证明凌家滩存在超大型的高等级的公共礼仪建筑,并且存在明确的祭祀功能;为大型墓葬、精美玉器的存在寻找到了相匹配的高等级的生活遗存。“作为良渚文明的源头之一、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地点,凌家滩的考古新发现,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关键的资料。”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姜志远

   

编辑: 汪赛霞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