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古城春色望不尽,家家户户粮满仓……”伴随着阵阵鼓点,一段清脆悦耳的凤阳花鼓令人沉醉,安徽医科大学“杏林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青年学子把凤阳花鼓演绎得有模有样。
凤阳,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与凤画,诉说着千百年的辉煌与变迁。在凤阳县博物馆和文化馆的深邃历史长廊中,实践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探寻与感悟的旅程,他们不仅是在感受明皇故里那浓郁的文化魅力,更是在寻找改革之乡的时代印记。
一面巴掌大小的花鼓,两根细如柳条的鼓棒,如何演奏出优美的音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观霞老师不仅为大家讲述了凤阳花鼓的发展历史,更是现场传授动作难点。实践队员们在熊老师的指导下,左手紧握花鼓,右手轻挥鼓条,一遍遍练习。“十八颗手印,高举的方向,点燃了田野上金色的希望……”这首歌颂小岗村改革精神的凤阳花鼓新曲配合“丹凤朝阳”“皮球花”等动作,更是将花鼓的表演推向了艺术的高峰,队员们在鼓声与律动中感受到了凤阳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祖国前进的脚步,凤阳花鼓从‘唱门头’变为‘丰收曲’,唱出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赞歌。”实践团成员纷纷赞叹道。
不同于凤阳花鼓呈现方式的气势恢宏,凤阳凤画有着它独特的文化韵味。在凤画展厅,队员们被一幅幅色彩鲜明、构图精妙的凤画作品所吸引,深刻感受到作为民间的传统韵味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幅画都饱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凤画传承人张维武为大家介绍凤画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和艺术特色,“蛇头”“龟背”“鹰嘴”“鹤腿”“鸡爪”“山羊胡”“如意冠”“九尾十八翅”,凤阳的凤以其独特而标志性的外形与其他画中的凤区别开来,成就了独树一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成员们也亲自上手体验凤画的创作过程,张老师手把手教握笔、运笔、上色等技法,大家都学得津津有味,虽显笨拙,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让同学们落下的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实践团同学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让非遗文化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激发非遗活力,坚定文化自信。安徽医科大学“杏林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夯实立德树人根基,将非遗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结合“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用青年的热情与热爱赋能非遗文化传承,推动文化自信入脑入心,引领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名书写新时代的文化篇章。(翟翔 马恩泽 记者 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