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妈妈”在就业工坊里交流手工技能。
在王文娜的提议下,首批安徽儿童疗愈慈善村项目去年正式落地,孤独症患儿们有了新的康复平台。今年,王文娜正在紧张地推进着全国首个“孤独症妈妈”就业工坊,尝试让孤独症妈妈们通过就业改变困境,实现自我价值。4月初,就业工坊项目预计将正式发布。
孤独症妈妈们的困境藏于幕后
从2009年起投身公益志愿服务,合肥市政协委员、安徽新华女性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王文娜坦言,做慈善是她一生的事业。
在扶危助困的过程中,王文娜重点关注到孤独症群体的需求。
2024年初,王文娜与21位满怀爱心的政协委员们联名提交提案,建议相关部门打造全国首个困境儿童疗愈慈善村。2024年10月末,首批安徽儿童疗愈慈善村项目挂牌成立。
疗愈慈善村是一个康复培训基地,但这还不够,孤独症群体的扶助不能局限于患儿,而是整个家庭。
王文娜早就关注到,在孤独症群体的困境背后,还隐藏着孤独症患儿妈妈们的长期困境,“如果孩子患上了孤独症,必须得有人24小时陪伴着,往往是妈妈们放弃工作来照顾。妈妈们没有工作就没了收入来源,经济上往往会陷入困难;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则会逐渐和社会脱节。”
就业工坊将给孤独症妈妈“造血”
不久前,王文娜联合46名合肥市政协委员,发起了新的提案,要打造全国首个以“孤独症妈妈”命名的就业工坊。
去年建“村”,今年建“坊”。王文娜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平台,为孤独症妈妈们“造血”,辅助孤独症妈妈们通过就业改变困境,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王文娜透露,目前,就业工坊正在紧张筹备中,已经有30多位孤独症妈妈选择加入。
除了招募有一定技能的孤独症妈妈,就业工坊还将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尽可能让大家在学习中展露特长。
项目有望在“世界自闭症日”启动
就业工坊的筹备工作得到了合肥市多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支持,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
王文娜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展厅,展示着孤独症孩子和妈妈们的手工作品。除了制作手工产品直接售卖,王文娜还在尝试联系更多商家发展代工模式,为商家们提供半成品原料,进一步拓宽商业模式,“除了这些手工工作,我们还期待着社会能提供相对稳定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孤独症妈妈实现集中就业。”
“孤独症妈妈”就业工坊项目预计将在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发布。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朱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