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一高校设立“李济仁奖学金”
“国医大师”生前心愿达成;发起人系其长子
“国医大师”李济仁(右一)生前在医院查房。
近日,李济仁奖学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举行。6月9日,合新闻记者从校方获悉,该基金由全国首批“国医大师”李济仁的大儿子张其成发起,将用于奖励该校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二年级以上(含)学生。
“李济仁奖学金” 首次落地安徽高校
6月3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的一间普通的会议室内,一个不同寻常的奖学基金捐赠签约仪式正在举办。
这场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有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多位校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还有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其成,副理事长、成都润馨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亮。
安徽中医药大学李济仁奖学基金是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在安徽中医药大学设立的留本用息奖学基金,由张其成发起,成都润馨堂药业有限公司出资。
此次奖学基金成立之初,设立“安徽中医药大学李济仁奖学金”,用于奖励安徽中医药大学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二年级以上(含)学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相关人士告诉合新闻记者,这是李济仁奖学金首次在安徽省高校内设立,奖学金的本金为100万元。
校方表示,今后将管好、用好捐赠资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强国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
“国医大师”的生前
愿望终成真
张其成又是谁?李济仁又是谁?为何张其成要发起,在安徽中医药大学设立李济仁奖学金?原来,这背后藏着一个“国医大师”的生前愿望。
1931年,李济仁出生于安徽省歙县一个贫苦篾匠家。15岁那年,他拜师新安世医“张一帖”第十三代传人张根桂。之后,他与张根桂的女儿张舜华结为连理。
由此,夫妇俩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夫妇俩育有5个子女,大儿子就是张其成。
解放后,李济仁先后在歙县人民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工作。1972年,李济仁调至皖南医学院,任中医教研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中医科主任。
行医70余年,他承继了“张一帖”心法,融会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以及《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提出“痹痿统一论”,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归芎参芪麦味方”“乙肝转阴方”等多个效方验方,在中医内、妇科病治疗领域独树一帜。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安名医考》一书中,李济仁带着学生们成功“还原”了已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及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阐明其针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富有特色的诊疗规律。
多年来,他还独著、主编了《济仁医录》《痹证通论》《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学术著作,是当代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先行者。
李济仁先后当选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2009年,当选首届“国医大师”。同年与张舜华双双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虽然90岁高龄,李济仁仍定期坐诊。2020年9月前,芜湖弋矶山医院每周都会有李济仁的门诊。病人来自全国各地,远至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广西、四川等。
2021年3月11日,李济仁在芜湖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张其成表示,此次设立“李济仁奖学金”是完成父亲李济仁生前愿望,旨在帮助母校安徽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更多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服务。
发起人已在多所高校
设立奖学金
2021年11月,张舜华被中宣部等六部门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受父母影响,李济仁和张舜华的5个子女也在中医药不同领域各有建树。
除了悬壶济世,回报社会也是李济仁及其家庭的人生关键词。
此前的几十年里,无论多么繁忙,李济仁都会定期返回家乡,为乡亲们赠医施药。
2009年,李济仁将安徽省政府和医院发给他的奖金捐赠给安徽中医药大学和医院,用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年轻时,李济仁喜爱艺术字画的收藏。在2011年和2014年,他毅然将大部分收藏字画书籍捐给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歙县档案馆及新安国医博物馆。
作为李济仁的长子,张其成目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中医药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张其成还热衷公益事业。2019年,张其成发起成立了“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致力于支持文史哲领域优秀学子的学术研究。
截至目前,该基金会已经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设立了奖学金。
对于收到奖学金的同学们,张其成曾公开表示,“希望同学们未来成长为有志、有识、有恒的人才,在追求志向的历程中同时收获内心的幸福。”
未来,该基金会还将计划在更多优秀大学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