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六安 > 经济 > 经济图片

六安:红色六安 绿色振兴

时间:2021-06-10 10:34

  金寨县光伏扶贫项目(资料图片)

  六安地处大别山,是著名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红色”构成了六安最大的底色。近年来,六安人民大力弘扬老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红”“绿”融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积极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奋斗的姿态在绿色振兴的大道上奔跑。

  提高“绿色门槛” 保护良好生态

  漫步六安城,一块块绿地碧草如茵、林木蓊郁。老淠河,新淠河干渠碧波荡漾,六安城绿水环绕,这座江北之城有了几分江南水乡韵味。2012年,六安就荣膺 “全国园林城市”称号。

  保护好生态是绿色崛起的根本。近年来,六安市集中整治了五大水库流域的河流,全面划定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水源地污水截留工程,确保大别山清水常流,清水永在。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六安市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体系,河湖管护得到加强,河湖水质持续向好,河湖生态明显改善,大别山清清绿水注入淮河长江。

  作为一个工业欠发达地区,六安对发展工业孜孜以求,但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引资项目坚决否决。该市对新上项目提高 “绿色门槛”,对存在环保隐患的工业项目该搬的搬,该停的停。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生态县,霍山县在2012年就关停了佛子岭水库上游所有可能产生污染源的工厂。

  六安市委、市政府特别强调,发展工业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宁可少上一个项目,少一点GDP,也不能对青山绿水造成一点破坏。该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程。该市从修改规划着手,努力实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科学布局。  

  金寨县油坊店乡“茶谷”一角(图片由六安市委宣传部提供)

  搭建四大平台 夯实发展基础

  为了让绿色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形成有力的工作举措和具体的工作抓手,2014年以来,六安市委、市政府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陆续提出“六安茶谷(一谷)、淠淮生态经济带(一带)、江淮果岭(一岭)、西山药库(一库)”绿色发展四大平台,并将之确定为老区绿色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主战 场和增长极。

  六安茶谷建设成就斐然。截至2020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到75.46万亩,干毛茶产量达到3.4万吨,一产产值达到33.6亿元,综合产值达到122亿元。茶谷区域脱贫人口22.6万人,年人均增收超1200元。六安茶谷沿线各景观节点,已成为大别山最佳旅游目的地。

  2015年开始建设的淠淮生态经济带,宛如一条绿丝带环绕在皖西的腰部。截至2020年底,淠淮沿线稻虾综养面积达105万亩,仅此一项,可让经济带地区百姓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沿淠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53.31万亩次、产量266.29万吨,产值71.30亿元;皖西白鹅饲养量达1420万只,占全省白鹅饲养量的四分之一,综合产值达62亿元;构树产业化面积5000余亩,亩产产值达2400元、以构树为饲料的猪每头可净增350元至400元收入。现在沿淠沿淮各类产业有商标300余个,其中拥有注册虾田稻米商标58个、稻田虾商标32个,霍邱龙虾已经全国闻名。

  2017年8月,六安正式提出“江淮果岭”建设,截至2020年底,“江淮果岭”水果产业面积31.1万亩、产量33万吨、一产产值25亿元、综合产值50亿元。昔日的荒岗野地,现在已成盛产红桃、葡萄、猕猴桃等果实的“花果山”,“江淮果岭”区域年人均增收1500元,已成网红打卡地。

  2017年开始建设的 “西山药库”也取得良好成就,截至2020年底,“西山药库”区域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9万亩,产量20.1万吨,一产产值70亿元,综合产值106.6亿元。 “西山药库”建设直接从业人员11.3万人,核心区户均年增收近2万元。目前,“十大皖药”产业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单位增至30家,其中2家获批国家科技部“生态种植示范基地”。

  六安“四大平台”不仅是产业平台,更是产业融合平台,“四大平台”与农旅、采摘、观光、研学、体验、养生、美食等相结合,迸发出勃勃生机。  

  舒城县杭埠镇工业园(图片由六安市委宣传部提供)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全面振兴

  六安市出台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4.3∶36.3∶49.4。

  该市荣获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 规 上 工 业 产 值 比 重 上 升 到38.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31.4%,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5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件,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现已建成博微长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应流集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技术中心5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工程 (重点)实验室4家、院士工作站2家。

  六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13个。目前,有9个红色景区(景点)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1条线路成为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新增万佛湖5A级景区,4A级及以上景区达到26个。

  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欧菲光安徽精卓、应流小型涡轮发动机、嘉悦新能源、迎驾野岭产业园、富春智慧物流等一大批高新产业标志性项目顺利实施。

  2020年,六安全市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工业用电量增长28.2%,均居全省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均居全省第3;GDP增幅居全省第4。

  进入新发展阶段,六安市正锚定“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全力打造“一区四地一屏障”,即: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绿色振兴新高地、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和康养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   编辑:   冯一嘉
相关新闻
 
看点
扶贫
旅游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