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教育

扶贫扶智拔穷根 教育扶贫育新人

奋力书写教育精准扶贫的“马鞍山答卷”

时间: 2020-11-12 09:49
摘要

  在一份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被描述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近年来,马鞍山市教育系统积极落实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并取得重要进展,在贫困生资助、控辍保学、改善办学条件、农村智慧学校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精准发力,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在各个教育阶段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力破解脱贫难题,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交出了一份精彩的“马鞍山答卷”。

  贫困资助 控辍保学

  一个都不能少

  走进和县一中,校园环境整洁有序,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来自西埠镇的邢同学已经读高三。读高中期间,她享受到了国家助学金资助,还有减免学费的政策,为她的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中职学校的学生同样可以享受减免学费和资助政策,2018年进入马鞍山工业学校就读的于同学,不仅学费全免,每月还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目前,他已经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到市里的一家空调生产企业实习。实习中,他不仅能够拿到实习工资,而且还收获了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这不是一句豪言壮语,也不是一张空头支票,这背后是日益完善的资助体系,各类资助政策和社会资助共同织就了一张上学保障网。

  目前,马鞍山市已经建立了各教育阶段贫困生数据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保障贫困生享受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前教育、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高校学生按照国家及市级免学费、助学金等认定办法,精准认定资助对象,及时拨付免学费资金和按月发放助学金。同时,社会捐资助学同步跟进。“慈善助学”“金秋助学”等公益助学活动的开展,为贫困生打开了一扇又一扇希望之门。在精准识别基础上,马鞍山市提前预算安排资金,及时发放助学资金,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自2016年以来,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2.4万人次,发放各类助学金5298万元,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马鞍山市还出台了《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控辍保学领导小组,明确县区政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制度,加强家校合作,多渠道防止辍学的发生。通过学籍系统与扶贫系统信息比对,摸清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底数,持续跟踪就学、升学情况,确保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制定《马鞍山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实施计划(2017——2020年)》,对6-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对重度残疾儿童实行送教上门,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残因病失学,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9%。

  教育教学大变样

  补弱固强 强化师资

  打开教室里的电脑,轻点鼠标,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尽收眼底;老师讲课没完全听懂,登录平台观看名师讲课视频,和老师互动,所有困惑迎刃而解;教学管理会议可以无需人人到场,只需一部手机,签到、开会轻松完成……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如今的中小学校园已经发生了太多翻天覆地的变化,折射出了远大于“黑板+粉笔”的力量。在马鞍山市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同样没有被落下。目前,马鞍山市农村学校校园网建有率、互联网接入率、班班通覆盖率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教师办公电脑全覆盖。在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的过程中, 55所农村学校完成了智慧学校建设,建成率达56%。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教育精准扶贫的进程中,马鞍山市深挖中央及省委巡视反馈教育扶贫问题根源,查弱项、补短板,明确整改责任,梳理整改措施,列出整改清单,对账销号,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实现了大变样。

  近年来,马鞍山市积极落实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园、普惠园,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60所,公办园和普惠园比例达84.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3.65%。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计划”,计划中105个建设类项目 、82所学校设备图书采购项目全部完成,完成投资12211万元。

  教育扶贫,仅改善硬件条件还不够,师资软实力更显弥足珍贵。为此,马鞍山市构建起了贫困地区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实施《马鞍山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施办法》,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省考、县管、校用”办法,重点加大贫困地区教师的招聘计划,建立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近5年来,含山县、和县贫困地区新招聘教师502人,定向培养乡村教师88人,完成“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教师24899人次,幼儿园教师园长培训全覆盖,高中教师“市培”全覆盖;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贫困地区交流教师2613人;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全面实施乡镇教师工作补贴制度;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等评选和教师表彰奖励指标分配向贫困地区教师倾斜;推进“1+4”互惠教育,实行教育扶贫结对帮扶。通过互惠教研、组建教育研究共同体等形式,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师发展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升农村教师教学水平。

  凭技端起金饭碗

  产教融合 传授技能

  作为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的一名学生,李庆(化名)也是一名贫困生。在校期间,她除了能享受国家和地方的资助政策,学校每学期还为她发放700元的补助。“只要能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毕业后我就能到镇里的学校上班。”李庆说,如果县里没有这样的政策,自己恐怕以后要去外面打工了。

  在教育扶贫方面,和县充分发挥拥有国家重点中职学校——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这个最大优势,从去年开始,创新实施“金饭碗”扶贫工程,面向贫困家庭学生定向培养乡村幼儿教师计划,完成学业后以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方式进入幼儿园任教,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不仅如此,和县还对贫困家庭子女实施定向培养。三年定向培养结束,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后,定向培养生到户籍所在地中心小学报到,学校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方式面向所属幼儿园、幼教点,兼顾就近方便原则,合理安排定向培养生任教岗位,并按照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办好职业教育,为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为教育精准扶贫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为进一步促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马鞍山市不断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织职业院校新生“进园入企看发展促就业”活动,广泛开展企业进职校、职校进园区“双进活动”,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年来,马鞍山市实施中职教育全免费,扩大助学金资助范围,吸引了不少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通过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课学习,不少贫困子弟通过技能大赛、对口高考等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立自强励志成才

  导师育人 呵护成长

  含山县仙踪镇五里村的季同学就读于含山中学,今年高考中,她以总分633分的优异成绩获全县文科第一名,顺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

  作为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生,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她本人刻苦的努力,也少不了她的成长导师朱守云老师一直以来的用心呵护。自从成为季同学的成长导师之后,朱守云积极帮助季同学克服各种紧张与不适的心理,每个月到她的家里进行家访,关心她成长的同时,在班级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鼓励她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在朱老师的关心下,季同学最终越发自信与阳光起来,最后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资助是手段,目的在育人,贫困家庭孩子健康成长成才是教育扶贫的根本宗旨。马鞍山市在实施精准资助的同时,自2017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贫困家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安排成长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为他们的成长向导,促进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自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响应,主动报名担任贫困生成长导师,全市2800名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与贫困生结对帮扶,跟踪关注贫困生成长全过程,让贫困生享受亲情般的关心和教育,呵护他们健康成长。作为资助育人典型案例,马鞍山市“贫困生成长导师制”还被省资助中心宣传推广。市工业学校沈章成同学事迹入选《人民日报 》“助梦大国‘小工匠’——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育人百名成才典型”报道。马鞍山市及含山县资助中心负责人先后在全省和全国资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016年以来,马鞍山市教育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多次受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在省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育扶贫的阳光,温暖着每一名贫困学子,让他们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编辑:贺千舫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