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魅力诗城

烈士刘一鸿:变卖家产抗日 血洒疆场铸忠魂

时间: 2021-03-31 09:13
摘要

  松柏青翠,茶园飘香,清明节即将到来,濮塘烈士陵园迎来一拨又一拨参观瞻仰的市民。每一天,烈士墓园第一个墓碑前,总会站满了祭奠的人,墓中长眠的就是抗日英雄刘一鸿。“七七事变”后,刘一鸿放弃优越的工作,变卖家产成立抗日队伍,直到把生命献给他深爱的这片土地。

  清明节前夕,记者联系到刘一鸿的孙子刘波,听他讲述祖父的英雄事迹。

  投笔从戎去热血洒疆场

  据《安徽省志》记载,刘一鸿,原名刘传儒,原当涂县杜塘乡坝头村(今属马鞍山市雨山区向山镇落星村)人,1906年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幼年丧母,父亲刘向焜是私塾教师。刘一鸿自幼随父读书,聪明好学,成绩优异。1920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现上海徐汇中学),受到了社会上进步思想的熏陶。毕业返乡后,一边积极同农民交朋友,一边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不久,他考入安徽邮政总局,先后在安庆、芜湖、屯溪等地邮局工作,后调任采石邮政局长。

  刘波说,刘家当年家境不错,也正是因为家境优越,刘一鸿兄弟俩才有机会到大城市去读书。刘一鸿读书的徐汇公学,至今还保存着他上学时的一些档案。刘波的父亲曾受邀去看过,回来告诉他,祖父门门功课都是优,会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并且还是学校管弦乐队的成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大举入侵,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刘一鸿对此异常愤怒,与弟弟一起写诗表明心迹:“倭虏压境夜沉沉,东北关山隔暮云。三省大军几十万,为何撤出沈阳城?独夫民贼皆豚犬,祸国殃民媚于人。举国忠良皆拭泪,救亡济溺赖人民。”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仅仅几个月间,大片国土沦陷,当涂于12月间失守。爱国心切的刘一鸿毅然辞去公职,走上腥风血雨的抗日战场。他回到家乡,变卖了部分家产,购买枪支弹药,组织了一支七八十人的抗日自卫队,并被推选为队长。这支由农民组成的抗日队伍,活跃在坝头、小丹阳、横溪桥、采石一带,割电线,扒铁路,袭击日军,打击土匪,保卫家乡,很快发展到100余人,声势逐渐壮大,成为苏皖两省毗邻的江(宁)、当(涂)、溧(水)一带最得民心的一支抗日武装。

  1938年5月,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钟期光的率领下挺进江南敌后,途经当涂,与刘一鸿商谈了合作抗日等问题。同年6月,新四军一支队一团来到当涂小丹阳,决定同刘一鸿共同抗日。当时,驻扎在小丹阳的国民党“江南游击队”朱永祥部1000余人准备投降日军。刘一鸿率领自卫队与一团积极配合,一面阻击日伪军,一面截击朱部,取得全歼朱部主力,生擒司令朱永祥、副司令韩吉昌的战绩。一团东进后,刘一鸿继续与前来接防的新四军二支队三团取得联系。不久,新四军将刘一鸿领导的抗日自卫队改编为“苏皖边区抗日自卫大队”,刘一鸿任大队长。1939年年初,刘一鸿部加入新四军,被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特务营”,刘一鸿任营长,并于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1月,塘马战斗结束后,刘一鸿任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参谋长。翌年8月,任该团副团长。他指挥作战以勇猛机智、精明强干深得领导和同志们好评。1943年年初,刘一鸿率领所部多次击溃顽敌围攻并重创敌军,转移进入安全地带。在连续战斗中,刘一鸿腿伤复发,经上级批准回家乡养伤。在休养的20多天里,他动员马鞍山矿区工人和家乡青年60多人参加新四军。伤愈后,刘一鸿立即赶回部队。1943年5月,四十六团在溧水新桥地区马家村休整。5月21日,刘一鸿在试炮过程中不幸被炸断左腿,流血不止。刘一鸿向组织上交了最后一次党费,希望战友们继续努力前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消灭顽固投降派。终因失血过多,与世长辞。

  子承父志上战场烈士精神薪火传

  刘一鸿离开了,但革命的火种还在这个家族延续。他的大儿子刘蔚楚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八岁时,由粟裕特批入伍,随后南征北战,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

  刘一鸿牺牲时,刘波的父亲刘恭祖才六七岁。刘波说,因为年纪小,加上祖父常年在外打仗,父亲对祖父的印象非常模糊。虽然对父亲没什么印象,但刘恭祖一直告诫孩子要以祖父为榜样,不能给家里丢脸。刘波兄弟3个全都当过兵,刘波说:“不管是在部队,还是退伍回来工作,我们从来没有因是刘一鸿的后代而要求特殊照顾,荣誉和机会要靠自己努力去获得。”

 

来源: 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作者: 王永霞 编辑:贺千舫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