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民生

文明花开香满园 同心掬得满庭芳

马鞍山市深入推进文明创建 提升幸福指数

时间: 2021-12-30 11:00
摘要

  图为“马鞍山好人馆”进行提升维护后复馆。(资料图)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当城市与文明牵手,城市因文明更添魅力,百姓因文明更得实惠,社会因文明更加和谐。

  餐馆内,“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提醒随处可见;小区里,垃圾分类持续推进,低碳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漫步马鞍山大街小巷,人们更加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把每一个文明细节当作维护城市形象的大事去关注和重视,让文明成为最美的风景。

  回首文明创建路,我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创建靠民”理念,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街一巷抓起,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培育文化厚度、提高工作精度、延伸覆盖广度,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擦亮了“文明底色”,提升了“幸福指数”,切切实实美了城市、惠了百姓。

  马鞍山市志愿者走进驻地军营,和官兵一起包粽子过端午节

  志愿者帮助老年人进行线上资格认证

  马鞍山市组织“好人”代表,在朱然文化公园种植下马鞍山首片“好人林”

  文明共建,

  勾画幸福暖底色

  “以前,走在斑马线上都要小心翼翼,提防着随时可能驶近的汽车。现在放心多了,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汽车驾驶员会主动把车停下来,礼让行人。”在马鞍山生活了30多年的市民曹芳,对车辆礼让行人的文明行为赞赏有加。

  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群众是最好的阅卷人。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争‘荣誉’、拿‘牌子’,更重要的是让百姓在创建过程中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共享城市发展红利。”市文明办文明创建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我市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补齐文明短板,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难题,逐个找准症结,逐项抓好整改,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猛药”,通过将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让更多市民共享城市的创建成果。

  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我市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越来越多的群众安居更优居。

  内外兼修,不留死角。我市加快背街小巷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实施农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重点整治,让城市“面子”更美丽、“里子”更干净。

  对症下药,选树典型。我市对全市城区农贸市场开展“全面体检”,全力打造“颜值”与“气质”并存的农贸市场,为市民带来幸福“烟火味”。

  着眼民生,提质增效。我市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积极改善市民居住生活品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无小事,发展是大事。

  在一件件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落地有声”中,广大市民在点赞创建变化的同时,纷纷也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支持者”,不断为文明城市建设建言献策,大家争相通过文明创建“随手拍 马上办”平台,将在生活中看到的任何不文明现象、对城市建设和文明创建的意见建议,拍下来,写出来,上传平台……

  12月23日,29岁的张至中站在凹山湖畔,留下了一张与家人的合影。这个在深圳打拼七年的年轻人,第一次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这次回来,发现马鞍山的变化太大了,道路白改黑、人行道改造后,城市档次明显提高了;拆了老旧的棚户区盖起了小公园,爸妈说生活更舒适了;街道干净有序,车辆礼让行人,和谐气氛浓厚……”说起变化,小张回乡的心情愈发强烈。

  崇德向善,构筑精神新气质

  在繁华的解放路商圈和金鹰广场商圈,霓虹闪烁中,“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依然十分引人注目,在这里还不乏一些“名人”的身影。今年5月份以来,我市先进典型进驻服务站后,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力量,把服务站打造成为阵地资源整合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的实践“窗口”,被市民们称为街头“好人岗”。

  “‘好人岗’看似不起眼,但当我们迫切需要帮助的时候,它就很贴心。”市民高先生发自肺腑地说。原来,高先生在办事时,停在路边的电瓶车丢了,焦急的他试着来到服务站寻求帮助。“爱心岗”的志愿者们一边安慰高先生不要着急,一边立即调出附近监控录像,很快就帮高先生成功找到了遗失的电瓶车。

  近年来,我市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大力传播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在全市上下营造出比学赶超、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坚持“群众评、评群众”,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积极推报国家、省级先进典型,真正评选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强的先进模范。截至目前,全市共评选产生市级道德模范个人245名、集体240个,当选安徽省道德模范11名、全国道德模范1名。全市累计当选“中国好人”98组、101人,“安徽好人”87组,“马鞍山好人”619组。

  “众里寻他千百度”“百年树人比云天”“万紫千红总是春”“不尽长江滚滚来”……走进马鞍山市好人馆,相得益彰的四个部分分别以图片、实物、视频、互动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道德模范、各类好人和各类先进典型的感人场景,深刻诠释了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的道德精神。

  漫步花雨路,道路两旁的橱窗路名牌里,展示着我市省级以上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图像和事迹的公益广告,这是市文明办正在打造中的“道德模范(好人)一条街”。如今,在全市的繁华道路、公交站台、社区宣传栏、公园广场等,都建有好人长廊、好人灯箱、好人墙、好人橱窗,构筑起了无所不在的“好人风景”。

  在朱然文化公园里,有一片树林,栽种着40多棵垂丝海棠树,特别的是每棵树上都有个小名片,上面记着认养人的姓名,而这些认养人都是“身边好人”……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酵母”和辐射作用,我市大力开展宣传,积极组织开展“好人好事好家庭”优秀道德典型事迹巡展、“好人就在身边”演讲比赛、“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宣讲等一系列活动,讲述凡人善举、聆听好人故事、共话道德之美,在全社会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

  厚植道德沃土,发挥榜样力量。我市积极修订《马鞍山市道德模范和好人典型荣誉称号管理办法》等,建立“经常联系”道德模范的工作机制,积极帮扶关怀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2021年,市文明办牵头建立好人帮扶基金,首期注入2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帮助遇到困难的身边好人。同时还通过道德信贷,对有创业需求的身边好人提供无需担保的贷款额度支持。如今,我市已有三位道德先进典型享受了这一红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马鞍山正在用道德的力量铸造起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向善之城。

  志愿服务,凝聚友爱正能量

  “多亏了这些‘小红帽’,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年过七旬的吴兆刚老人和老伴居住在马鞍山经开区年陡镇竹塘村,两个女儿都已嫁离身边。以前,每次进行养老金资格认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两口只能线下“跑腿”;如今,在“小红帽”的帮助下,老人足不出户就完成了线上认证。

  吴大爷赞不绝口的“小红帽”,正是马鞍山经开区年陡镇竹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连日来,他们积极参与“让我帮您跑跑腿”志愿服务项目,分片区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解决空巢老人和孤寡独居老人的养老金资格认证难题。“别看这事不难,却为村民解决了大难题。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村里独居的老年人比较多,而大多数老人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竹塘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余晓遇说,“大家都是乡亲邻居,只要能帮上点忙,我们都要努力去做。”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活跃在城乡滚烫的胸膛中,跳得最有力的便是志愿者。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畅通服务渠道,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努力画好志愿服务的最大“同心圆”,精心打造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所46个、站575个、行业站点236个,实现全域全覆盖。全市拥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543支,志愿者超过10万人,服务群众超过110万人次。

  在十字路口,有志愿者轮番上岗,用坚守疏通城市交通“大动脉”;在街道社区,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用真挚热情增进邻里感情;在“好人岗”,有志愿者微笑服务提供帮助,让文明生活蔚然成风;在乡村舞台,有志愿者文艺宣讲,传递文化自信……在马鞍山,越来越多的志愿力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市不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建设,涌现出一批方向正、影响大、群众认可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并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2019年,我市出台了《马鞍山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办法》,为所有注册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评定星级志愿者并分级提供公交免费、就医绿色通道等激励。2020年,全市的志愿者激励政策进一步扩大范围,上线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系统”,并建成300多处志愿服务积分超市,构成线上线下积分兑换体系,方便志愿者随时兑换积分。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群众善举连点成面。随着一系列志愿服务激励政策的出台,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进一步被激发,全市注册志愿者年均增加约1万人,注册志愿者约37万,志愿者总人数占全市人口的17.2%。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

  环境美了、人心暖了、快乐多了……一城皆文明,满目和谐情。市民的一言一行都刻画着文明的模样,他们正努力用双手描绘更瑰丽的文明画卷。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余萍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