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社会 > 十七冶

壮阔行进七十五载 踔厉奋发“四个传承”

中国十七冶以再转型再升级高质量发展献礼祖国75华诞

时间: 2024-11-14 10:22
摘要

  时间编织着岁月的锦绣,历史铭刻着时代的华章。自1957年诞生以来,中国十七冶伴随共和国成长的脚步,始终将自身工作放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充分发挥“四个传承”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向着致力打造全国一流、行业领先的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建筑运营服务商阔步迈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岁月中干事创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蝶变跨越。

  传承报国之志,挺立钢铁脊梁

  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精神的力量历久弥新。纵观中国十七冶发展史,就是一代又一代十七冶人矢志报国、创业兴业的奋斗史。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家国情怀、践行使命担当,成为推动中国十七冶高质量发展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力量。

  ▲1953年9月16日,马钢2号高炉炼出华东第一炉铁水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主席作出了“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的伟大决断。1953年,马鞍山炼铁厂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紧张筹建。为了恢复高炉炼铁生产,十七冶第一代建设者在废墟之上艰难拓荒,历经6个半月的顽强奋战,6座71—74立方米高炉奇迹般改建完成。9月16日,2号高炉流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地区的第一炉铁水,结束了华东地区有矿无铁的历史。

  1957年9月21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复同意,十七冶前身七冶六公司党委正式成立,掀开了企业由党而建、跟党创业、忠党报国的光辉篇章。1958年9月8日,十七冶仅用一年多时间将马钢9号高炉建成投产,华东区域第一座200立方米以上现代化高炉从这里诞生。

  1958年到1959年,毛主席先后两次到马钢视察,这在全国钢铁工业建设史上都绝无仅有,给十七冶人带来极大鼓舞。十七冶人胸怀冶金报国决心,从为原来单一生产铁的马鞍山铁厂到全国十大钢之一的马钢奠定“钢铁身躯”,再到新时期助力马钢向高精尖转型,先后建成了当时全国第一条、世界最快的马钢高速线材厂生产线,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好、国产化率最高的2500立方米高炉以及支撑起了中国高铁腾飞于世界的马钢高速车轮用钢工程,让惊艳世界的“江南一枝花”越开越芬芳。

  ▲2011年,中国十七冶承建马钢高速车轮用钢工程投产

  在中国钢铁工业建设的版图上,在不断增长的基本建设任务中,十七冶的报国之志、报国之能经受住了市场风雨洗礼,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蜕变,为搭建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钢铁脊梁”立下汗马功劳。2004年,十七冶承建的当时世界第一个集电炉和转炉、碳钢和不锈钢生产为一体的上海一钢不锈钢工程建成投产,奠定了公司在冶金行业乃至全国“炼钢王”的品牌地位,获得全国炼钢工程首个“鲁班奖”。

  ▲2004年,中国十七冶承建上海一钢不锈钢炼钢工程投产

  ▲2015年,中国十七冶承建宝钢湛江炼钢工程投产

  从上海一钢2500立方米高炉、全国技术领先的湛钢炼钢工程、不锈钢工艺流程最全的德盛新炼钢工程到马钢新特钢炼钢精炼工程,十七冶承建了全国14座300吨以上转炉的其中7座,荣获专利工法千余项,项目囊括冶炼系统全领域、全流程,为业主提供了全套整体服务方案。

  ▲2014年2月8日,中国十七冶承建的南极泰山站建成开站

  2014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南极泰山站致贺信。这是对十七冶人以钢铁般意志排除万难、短短53天完成泰山站建站任务的最大认可和最高褒奖,更加激励十七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党奋斗、为国争光,聚焦主责主业,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践行央企责任担当。在大战大考面前敢于挑重担、打头阵,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超过200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3年12月两次驰援青海,圆满完成震灾重建和配套物资援助任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青海省政府为此特别致信感谢。

  传承创新气魄,勇立改革潮头

  一路走来,中国十七冶在冶金报国的进程中矢志不懈,淬炼出“求实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承接多项国家改革试点,以弄潮儿的姿态探索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方向,以敢闯敢试、能啃硬骨头的自我革新应对外部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改革节点的向前推进,都紧扣时代巨变的强劲脉搏,沿着国家进步和行业发展的方向勇毅前行。

  ▲1984年12月28日,中国十七冶承担施工的宁国水泥厂全部建成

  1982年9月,中国十七冶在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水泥生产基地安徽宁国水泥厂建设施工中试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经济责任制,使得施工力量比原计划用工减少了30%,施工单位劳动生产率突破了万元大关,三年的计划工期减少了近一年,工程优良率达到了95%以上。十七冶在全国建筑行业率先点燃了分配和用工制度改革的烽火,抡起打破国企吃大锅饭的第一锤,在全国建筑业推广应用。

  ▲1988年,中国十七冶全面推行“鲁布革”模式,承建全国首批高等级公路——南昌至九江高等级公路。

  1986年10月,十七冶入选全国首批“鲁布革”改革18家试点企业,按“项目法”组织施工。1988年,企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分别比试点前的1986年增长44.7%、43.6%、25.8%。十七冶作为全国首批推广实践“鲁布革”项目法施工管理经验的企业,彻底破除了几十年来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施工组织体制,为加快转型、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翻开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事业新的一页,带动了建筑业整体的革命性变革,成为中国建筑业改革的里程碑。

  迈入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2014年,十七冶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一转一拆一分”拉开改革大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资源向主责主业、优势领域集中,释放存量价值,加快低效无效动能转换,做强做优拳头产品。企业深化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2019年成为中国五矿内部建筑类企业中首批纳入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试点单位,并在国资委2022年度改革创新情况专项考核中获评“优秀”,此后再次入选“双百企业”。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重要要求。十七冶以全方位创新姿态,坚定走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道路,改革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培育迈出坚实步伐,牵头成立马鞍山市智能建造产业联合会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取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诚信主体信用AAA评级、安徽省建筑业龙头企业和优秀建筑业企业等一系列里程碑式成果。

  ▲中国十七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马鞍山市智能建造产业联合会

  ▲中国十七冶牵头成立马鞍山市智能建造产业联合会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2023年,公司首次实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等级为优秀,在全国建筑施工行业和安徽省均排名第2,累计授权专利突破5000件,其中授权发明超1100件。锚定数字化转型,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获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AAA级典型企业”、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经营管理类一等奖。

  传承市场争先,推动转型升级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中国十七冶牢固树立市场龙头思想,不断适应变化,推动转型升级,使经营布局始终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在实践中掌握最符合国情、最契合时代、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真正把企业发展熔铸到共筑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中,锻造企业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引领发展之先。

  ▲2007年,中国十七冶承建马钢新区炼钢连铸工程投产

  ▲2023年,中国十七冶承建马钢新特钢炼钢工程投产

  建厂初期,十七冶人积极参与并亲眼见证了马钢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向现代化、大型化钢铁联合企业昂首迈进的光辉历程,竭尽全力为祖国的钢铁事业奉献力量。自1979年从马钢公司中独立出来,十七冶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过去单纯“保冶金、保马钢、立足安徽”的计划经济模范生主动转变,勇入市场竞争大潮,推动业务多元转型,持续唱响“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主旋律,解决了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根据时势不断调整优化,强基固本、释放活力,推动了主要指标连创新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七冶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市场浪潮中勇往直前、开疆拓土,市场开拓、营业收入、利润十年复合增长率年均保持20%以上,企业综合实力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跃升。公司取得“三特五甲”资质,锻造了以EPC工程总承包业务为核心的投融建管运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围绕“1+M+N”市场布局,接连打造安徽总部、江浙沪、京津冀、山东、中原华中、西北等百亿基本盘,自2020年以来,新签合同额连续冲刺千亿赛道,营业收入连续跨上300亿、400亿台阶,稳居安徽建筑业“前三甲”。

  ▲中国十七冶承建的兰州奥体中心项目

  ▲中国十七冶承建的广西东兴国门项目

  ▲中国十七冶承建的全国首条零碳高速济潍高速项目

  ▲中国十七冶承建的明光通用机场项目

  ▲中国十七冶承建的成都大明宏信近200米超高层项目

  公司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市场经营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产品拓展与区域发展同向而行、企业形象与国家形象同台展示。助力宝钢湛江钢铁打造零碳示范工厂,先后承建位居全国前列的兰州奥体中心、全国最大的西安城市地下管廊工程、全国首条零碳高速济潍高速、中冶首个ABO模式签约的保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国沿边口岸南方最大国门项目、滁州奥体中心、濮阳龙湖公园、长江黄石EOD项目等一大批既彰显品质匠心又体现时代坐标的精品工程,持续塑强市场竞争能力。

  ▲中国十七冶承建的科威特萨巴赫萨利姆大学城,荣获境外工程鲁班奖,项目在“一带一路”十周年央视专题片《共同的建造》中播出。

  ▲中国十七冶承建的科威特亚奥理事会大厦项目

  ▲中国十七冶承建的印尼高速公路第一条隧道工程——芝苏达乌万隆至达乌公路隧道工程

  公司以上世纪70年代赴坦桑尼亚专家组为标志,开始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工程,迈出了国际化第一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国际化新格局,高标准承建亚奥理事会总部大楼、非洲“毛塔第一路”、印尼公路隧道工程、世界最大大学城之一的科威特大学城、马来西亚超高层铂金酒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成为中国建筑企业推动“大国建造”走出去的品牌代表。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全新起点,十七冶朝着“全国一流、行业领先的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建筑运营服务商”阔步迈进,全力推动企业再转型再升级再创业。以“三优”营销理念为指引,公司领导带头跑市场、精兵强将奋力创市场,锚定“三品”“三域”,重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掀开“东扩南进、进军高端”新篇章,重点深耕经济热点区域,提升大客户经理制成效。抓实“五个联动”,通过借船出海和主动竞投“双轮驱动”,力促海外市场实现新发展。

  传承根魂优势,弘扬优良作风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铸魂工程。中国十七冶抓住思想源头,秉承党建引领、文化兴企的理念,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根”“魂”优势,引领广大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共命运、共奋进。

  ▲2016年6月,获得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公司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砥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根本遵循。以党委“先学、领学、联学”融汇精髓要义,提升领导力,以宣讲突出“进基层、进工地、进班组”扩大覆盖面,以支部突出“学、思、践、悟、验”提升战斗力,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夯实了公司上下一心、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广大干部员工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行动更加统一,在服务大局中坚守政治方向、积极担当作为,涌现出李旺苗、王江涛等7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夏治金、胡义等一批安徽省劳动模范;多个全国工人先锋号、安徽省工人先锋号及中国五矿“百强班组”在兰州奥体中心、马钢新特钢、滁州奥体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冲在前、显担当。

  ▲兰州奥体中心项目团队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深化党建经营融合互促。公司始终坚持生产经营业务做到哪里,党旗就插到哪里,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秉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按照“四同步”“四对接”要求,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做到党组织100%覆盖。强化项目党建,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完善以深化“党旗飘扬、党徽闪光”行动为主题、以打造“五型项目党支部”为载体、以实施“五个融合”党建创新工程为核心的党建经营融合运行机制,更好地推进党建软实力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凝聚力。

  ▲举办庆祝建企65周年企业文化节

  坚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六十多年来,十七冶从企业“红色基因”中汲取先进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建设、发展、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培育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精神高地,沉淀出了管理智慧、工作作风、精神风貌。从建厂之初激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到抒写“担当奉献、冶金报国”的炽热情怀,再到以“24小时工作法”的高效作风引领企业十年高速发展,在关键时刻逆行出征、创造了七天七夜抢建2800张床位的上海临港方舱速度。公司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提升管理、推动发展作用,使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上深耕细耘,坚定不移朝着做强做优做大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前进。

  献礼祖国抒豪情,勇担使命再出发。中国十七冶将继续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奋进,牢牢扛起时代赋予央企“国家队”的使命与重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四个传承”落实到高质量发展上,勠力推动企业再转型再升级再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姚志强 编辑:潘轶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