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淬匠心 文化铸精魂时间:
2025-02-14 09:42
摘要
相约好戏,炉火映红上元夜;亮相省城,非遗荟萃闹元宵。 2月12日晚,作为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省暨合肥市春节文化惠民活动的收官演出,话剧《炉火照天地》在安徽大剧院精彩上演。这也是该剧在2024年12月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后首次面对安徽观众。 独特的工业题材、深刻的主题内涵、精湛的制作品质,话剧吸引了近千名合肥观众前来观看,现场掌声如潮、好评不断;花山剪纸、桃里竹雕、李白文创,10项马鞍山非遗、文创集中亮相,观众纷纷驻足、爱不释手。 省城的元宵之夜,因“马鞍山元素”而更加璀璨。 用“炉火”为安徽文艺再添“一把火” 夜幕降临,演出在即,安徽大剧院后台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 耸立的高炉、旋转的钢架,生生不息的“炉火”、恰到好处的音乐……虽已演出多场,但安徽省话剧院舞美中心主任杜先存仍不敢有丝毫懈怠,对舞美的每个细节进行着最后的优化调整,力求严丝合缝、完美呈现。“这是一部工业题材的话剧,所以舞美呈现上以刚硬的工业风为主,体现了钢铁工人刚毅坚韧的精神。”他说。 作为女主角“钟铁梅”的饰演者,赵颖对角色的揣摩和理解从未止步。登台之前,她静下心来,反复推敲着动作和台词。“历经这两年的淬炼和打磨,‘钟铁梅’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早已深入我心。”她说,也正是在一次次磨合中,她与其他演员的舞台交流、情感表达也更加自然。 话剧《炉火照天地》是我省首部工业题材大型话剧,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品,中国宝武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安徽演艺集团制作,安徽省话剧院、马鞍山市艺术剧院联袂表演。 该剧聚焦中国钢铁人秉承“大国工匠”精神、让世界铁路穿上“中国跑鞋”的历程,体现了工业立国、科技强国的主题,展现了新时代新工匠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风貌,反映了安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的生动实践。 “能在元宵佳节这个灯火璀璨的节日,用‘炉火’为安徽文艺再添‘一把火’,意义非凡。”导演李伯男表示,这部作品不仅是安徽的故事,更是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它展现了民族精神、民族力量,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当代观众传递新时代安徽人、大国工匠自我超越、执着追求的精神。 如今,《炉火照天地》演出已近40场,亦迎来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后的首次亮相。“我们像炼钢一样打磨这部作品,希望它能常演常新、走得更远,不仅满足安徽观众文化需求,更能代表安徽向全国观众讲好安徽故事。” 将“薪火”播撒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当晚7点30分,观众席上座无虚席,话剧正式上演。 舞台上,马钢9号高炉在“烟云尘雾”中展现全貌,钢筋铁骨般的造型、沧桑恢宏的气势,在绚烂朝霞的辉映下,一下把观众带入那火红的炼钢场景。承载着马钢人的光荣历史,9号高炉已从钢铁重器变成了工业遗产,被大型智能化装备取而代之。但取自9号高炉的火种,在大家的手中连续接力、传送,生生不息…… 该剧以马钢集团突破瓶颈实现特种钢和高速车轮国产化为情节主线,讲述了老、中、青三代钢铁人齐心协力、几经挫折,经过不懈努力,攻克“卡脖子”难题,推出了引领世界行业标准的“特种钢”的感人故事。 当“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呐喊冲出胸腔,现场所有人奋斗追梦的激情被瞬间点燃;当《为爱痴狂》的音乐数次响起,沉浸于剧情中的人们随之潸然泪下……鲜明的时代主题、真切感人的剧情、生动传神的演绎,熔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炉,引得观众沉浸其中,掌声不时响起。 “能在元宵节带着孩子来看关于家乡、关于马钢的故事,很惊喜也很感动。”观众李名枝表示,她的家人曾在马钢工作几十年,她亲眼见证老一辈马钢人的勤劳付出和几代马钢人的薪火传承。“如今这部话剧表达的匠心精神和奉献精神,对于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女来说,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她说。 观众罗小燕则认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激烈碰撞的情感表达、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令她一次又一次被触动。 据悉,《炉火照天地》自2023年首演以来,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南宁及合肥等多地演出,覆盖全国劳动模范、一线产业工人、广大青年观众等多个群体,受到了媒体、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不仅传送着生生不息的炉火、映照着大国工匠的初心,亦彰显着马鞍山的文化自信。 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 好戏掀热潮,欢乐闹元宵。猜字谜、品元宵、非遗展示、特色商品惠民展销推介、“春节书市”惠民活动……活动现场,一系列丰富多彩、惠民乐民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合肥市民参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度元宵佳节。其中,我市花山剪纸、桃里竹雕、横望山米酒、元十阁文创等1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文创品牌璀璨亮相。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仙李白“穿越”千年来到现场,给出诗词上句,邀请现场观众对出下句,并有文创产品相送。一时间,孩童抢答、大人补充,在一问一答、欢声笑语中诗意弥漫,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李白与马鞍山的千年情缘。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手指翻飞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蛇就在我市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花山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学华手中诞生,引得现场市民惊叹连连、心动不已,更有人拿起剪刀,在她的耐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剪出属于自己的图案。“传统的手工艺,红彤彤的剪纸,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多仪式感,也添了更多喜庆。”合肥市民段倩倩说。 还有,以刀代笔、画面精绝的桃里竹雕,鲜艳夺目、惟妙惟肖的马鞍山丝绵画,掐丝为笔、珐琅为彩的当涂掐丝珐琅画,选料讲究、风格独特的湖阳羽毛扇……我市一批巧妙绝伦的非遗技艺大展光彩。Q版生动的李白、水彩画中的马鞍山印象、精美的非遗缠花、华丽的国风头饰……融入马鞍山元素的文创产品将时尚感拉满。 除此之外,热腾腾、又香又糯的沈氏手工汤圆为大家送去团圆,老字号“林春和”带来了酥糖、花生酥、香菜等经典美食,还有采石矶茶干、横望山米酒……“希望通过此次展示,让合肥市民能够认识和了解我们马鞍山的特色美食,展现我们传统非遗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省级非遗“横望山米酒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陶身友说。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文/记者 邓婷婷 图/记者 胡乾亮
编辑:潘轶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