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县区 > 博望区

“党建红”描绘“金土地” “农田四变”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 2022-09-29 09:40
摘要

  资料图 通讯员 濮勇 摄  

  走进博望区滨湖村,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千亩水稻在风中抽穗飘香。近年来,滨湖村党总支按照“抓党建、凝合力、谋发展、夯基础、促稳定”的工作思路,依托本村耕地多、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紧紧围绕“土地生金,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互惠互利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

  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滨湖村位于博望镇西南、石臼湖以北,虽然农田、水面资源丰富,但是有三个圩地势低洼,长期以来,村民只能靠天收粮。为了打破村集体负债累累的僵局,村党总支书记章遵楠“困中求变”,开始围绕农田做文章,把村民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流转,变“小田”为“大田”,创新探索“金土地”项目。

  如何让“金土地”落地实施,滨湖村“两委”召开相关村民代表会议,动员(涉土)村民统一流转土地,实施土地耕作化改造,通过公开挂网发包交易地块,并为经营主体提供劳务服务,流转整合过程中,农民可获得流转收益、务工收益、分红收益;村集体可获得土地溢出收益、劳务收益、交易溢价收益,实现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发展路径。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滨湖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19年的不足4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近80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大突破。

  顺势而为

  探索实践“农田四变”博望样板

  滨湖村“金土地”项目通过“户户联合”“村村联合”对农田、水面资源进行流转整合,从“小田变大田”的探索实践,到“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蟹田变稻田”的系统创新,这场围绕“田”的改革在博望落地、生根、发芽,给全市打造出“金土地”政策的博望样板。

  2019年,滨湖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归并零散地块,实施729亩田块整治,实现“小田变大田”,在市公共交易平台以控制价每亩400元/年的标准挂网招标,最终以每亩718元/年的中标价流转土地,溢价部分按3∶7分红,拉开“保底+分红”土地流转模式的帷幕;2020年,综合考虑地势低洼等原因,抓住坑塘复垦的有利时机,推进252亩稻渔综合种养一体项目,做到“差田变良田”;2021年,因地制宜发展928亩稻渔综合种养一体项目,以每亩1156元/年的中标价流转土地,完成“蟹田变稻田”,溢价部分按4∶6分红,实现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目前,滨湖村正在谋划实施350亩农业项目,努力实现“闲田变忙田”。

  示范推广

  “农田四变”从蓝图变现实

  近年来,博望区总结推广滨湖村“金土地”项目经验,发动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等深入一线,立足当地实际,在全区大力推行“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蟹田变稻田”专项行动,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今年,博望区全面推进“农田四变”行动,年底完成实施农业“小田变大田”1.23万亩,建设一批“优质、集中、连片”的农业“一块田”;实施农业“闲田变忙田”,开发冬闲田0.8万亩以上;实施农业“差田变良田”,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新增1-3等耕地0.4万亩;实施“蟹田变稻田”,找回耕地0.415万亩。至2025年,实现“小田变大田”5万亩,基本消除冬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万亩,确保种粮面积、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从“金土地”项目的初步探索,到“农田四变”的博望样板,博望区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发挥党建引领、部门协同、镇村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建立“农田四变”奖补机制等,支持镇、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开展“农田四变”建设,多措并举让更多的“金土地”在博望大地上熠熠生辉,让更多的“党建红”引领博望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通讯员 费运玉 袁馨馨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