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要闻

从绕道走的“黑臭河” 到老百姓的亲水乐园

时间: 2021-04-09 09:22
摘要


  打捞水体垃圾

  五亩山河水系整治

  雨山河整治

  芦塘支渠春景

  雨污分流施工

  整治后的西塘水系

  整治后的尖担沟

  整治后的黄家塘水系


    在每一个马鞍山人的心里,提到家乡,总有一段关于水的记忆:也许是你我熟知的大江大湖,也许是老家房前屋后的阡陌河道、池塘小溪。

  马鞍山,依江而建、傍水而兴,河道纵横、水网密布,94条水系串联起山色苍翠、水韵悠长、胜景繁多的美丽画卷,更是构建起中心城区生态宜居的亲水环境。

  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这些沟渠、水塘、河流,或因污水排放,或因垃圾倾倒,或因污泥淤积,水质严重恶化,水体变黑变臭,变成了城市躯体上的“疮疤”,成为市民心中的“难言之痛”。

  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已到攻坚克难、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从2016年对全市中心城区水体“把脉问诊”,到2019年消除31条黑臭水体实现水质“连级跳”,再到2020年完成中心城区小区及道路雨污分流工程……我市聚焦“标本兼治、长治久清”,问题导向攻坚“治”,全力以赴加快“建”,建章立制高效“管”,以分秒必争的姿态,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全力构建城市生态水系,还百姓一城清水,筑一方“生态福地”。

  摘掉黑臭帽子 再现生态魅力

  流水潺潺,绿树成荫。初春时节,绿意盎然的芦塘生态公园景色宜人。沿着河岸散步的、自拍的、垂钓的、锻炼的……周围居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自然,俨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行走在芦塘生态公园的景观道上,婀娜多姿的垂柳与碧波荡漾的河水交相辉映,水面上时不时有几只野鸭嬉闹,河岸边开满了鲜艳的红花,如画的风景尽收于邹世文和徐家龙两兄弟眼底。

  “水清了,鱼多了,景色也美了。住在周围,有种住在花园里的感觉,特别是从我们家望出去,一汪清水、一片绿色,特别美。”今年63岁的邹世文感慨道。

  从小生长在芦塘附近的他,这两年亲眼见证这块从断流到畅通,从垃圾满地到草木茂盛,从泥泞小路到观景栈道的完美蜕变。

  “几年前,这里满是棚户,村民们喜养鸡鸭猪,喜种田。毫无环保意识的他们随意将养殖废水、种菜肥料倾倒在芦塘支渠里,那水黑乎乎的,还飘散着恶臭味,以致于后来经过的人都要掩着口鼻走过去。”回忆起曾经的芦塘支渠,邹世文满脸惆怅。

  作为城区河道,芦塘支渠原为由东向西的雨源型河道,承担着区域内排涝及污水通道功能。整治前的它犹如“大病了一场”,“无心”履行职能。自我市围绕“五位一体”,整治黑臭水体问题以来,它渐渐地“苏醒”了,慢慢恢复了原有的水体功能。

  “经过整治,如今河水变清了,没了恶臭味,多了草木清香。每天闲暇时,我都会过来散步、锻炼,常常能看到清洁工划着小船清理水草和垃圾。”年近七旬的徐家龙欢喜地说道,不仅如此,到了晚上,更是有一群市民围在广场中央,在透亮的路灯照耀下,开心地跳着广场舞。

  近些年,沟塘清淤、垃圾打捞、绿化整治、景观铺设等一系列治水护水行动,加快我市修复水生态、美化水环境、提升水功能,努力使市内的通江河流水质日益改善,一改过去“黑、臭、脏、乱”状态。

  如今,水清了,河畅了,岸绿了,景美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也跟着提升了,无处不彰显着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

  “雨污”各行其道 家园“表里如一”

  春日多雨,以前每到下雨天,玉兰园小区70岁的居民闵自刚都要拿出一双长胶靴穿上,在小区里淌水而行。今年,他日常穿的皮鞋、运动鞋,下雨天照穿不误,“咱们小区去年底完成雨污分流后,这个道路退水迅速,雨大了路面也不积水,这里的老百姓都说好。”

  花山区桃源路街道梅花园社区辖区内居民楼都是30多年前建造的,基础设施老化、破损严重,特别是雨污水混排,污水管道破损,一到下雨天居民苦不堪言,“夸张一点说,在小区里看海!”闵自刚开玩笑地说道。

  在去年老旧小区改造开始,作为党支部刚组建的小区业委会主任,闵自刚特别关心雨污分流这事儿,他每天都组织志愿者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标在小区巡逻,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和群众需求。一户人家将一缸睡莲埋在雨污分流要开挖的道路上,施工队没辙找到“红袖标”,闵自刚一连跑了几趟给人家耐心讲道理,对方终于点了头。

  在闵自刚和大伙儿的翘首期盼下,玉兰园小区新建了2300多米的雨污管网,近5000米的外立管,雨水井、污水井、排水沟一应俱全。既亲身参与、又得享实惠,他觉得幸福感、获得感满满。如今,改造后的小区设施完善、绿荫浓浓,撑伞漫步在雨中,成为闵自刚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

  雨污分流切实解决了老百姓家门口的问题,家住东方明珠一村的东方明珠社区实习人员吴垚同样深有体会。他2009年就搬来了这里,由于小区当时没有实施雨污分流,一到下雨天就淹水、堵塞交通、污水横流。

  “我住的楼层比较低,污水漫溢上来,在家里都闻得到,要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都不好意思叫朋友来玩。”吴垚说,每逢下暴雨积水严重,路边停车位上的私家车都泡在水里,居民们出门难、回家更难。今年3月份,东方明珠一村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他立即感受到了变化,路面整洁干净了,空气也清新了,推窗就是鸟语花香、淅沥雨景,令人心旷神怡。“小区里像公园,门口慈湖河整治得也十分漂亮,朋友们都主动上门来玩了。”

  亲享治水福利 化身护水“卫士”

  4月8日早上7点,晨光熹微,照耀在洋河的水面波光粼粼,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河边,正是河道保洁员王启凤。他身穿荧光马甲,手拿长杆,娴熟地游走在洋河沿岸,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杂物,巡查河边及河道的环保情况,检修各个附属设施,“尤其是每个排水口,发现乱排情况,就得立即上报。”

  王启凤今年53岁,是土生土长的向山人,从小在洋河边长大。“小时候,河水还挺清,有鱼有虾,我们也常常在河边玩。后来,洋河河道的淤泥越堆越多,垃圾倾倒严重,杂草丛生、污水满溢,越来越脏、越来越臭。”眼见着洋河变得“脏乱差”,王启凤至今想起仍心痛不已。

  那之后,虽然时有清淤,但总是治标不治本,洋河的状况也依旧不见好转。直到2019年10月,“洋河综合治理工程”的牌子竖起,王启凤感觉:“这下要动真格了!”现实亦是如此:短短两个月里,关闭查处直接向河道、雨水管道内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排放口,对上游雨水管道雨污混接情况进行改造,新建污水干管,对改造困难的排污口就地设置小型截污泵站或截流井,做到污水收集并排至污水管网,雨水口无污水排出;疏浚河道,8.3万方淤泥被清除;进行河道活水循环,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配置微生物,重建水体生态系统;对河道两侧进行绿化、美化等岸线整治……

  “清波荡漾、水草摇曳,真的很美!”到了2019年11月底,焕发新生的洋河让王启凤惊喜万分,想保护这条河流的心思也油然而生。原本在家务农的他听闻要招聘河道保洁员,立即报了名,更“戒”了打麻将、钓鱼的爱好,专心围着洋河“转”起来,只要有空,就围着河岸来个“拉网式”排查清理。

  “刚开始,还是会有人向河道里乱倒、乱扔垃圾,只要我碰到,都会上前劝说。后来,扔垃圾的越来越少。”王启凤还表示,自推行河长制以来,洋河岸边竖起了河长制管理公示牌,明确了各级河长名单和职责,公布了监督电话,各项制度完善起来,管理愈发严格,治理效果十分显著,周围群众爱水护水的意识也跟着树立起来。“只要大家共同爱护水体、减少污染、加强监督,我们就一定能做到水清岸绿。”他表示。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邓婷婷 季晨辰 高莹 张净 李霞 卞晓云 冯平 图/记者 储灿林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