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要闻

“华大姐”和一个村庄的“变形记”

时间: 2021-05-10 15:44
摘要

  池塘边碧波荡漾、田野里风吹麦浪、农舍庭前花开……初夏,徜徉在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目之所及的,是一幅梦里水乡的田园风光画。

  可在多年前,这里还是黄池镇的“大西北”,是远近有名的“软弱涣散村”——村居环境差、村集体负债累累、村民人心涣散。

  从村容脏乱差到美丽乡村、从民心涣散到上下一心、从村集体负债40多万元到270万元村集体存款……静静的青山河,见证了西河村从“穷又脏”到“绿富美”的美丽蝶变。

  (资料图)

  让梦想照进现实,是从13年前的那个初夏开始的。

  2008年5月,张庆华任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在张庆华带领下,十几年的艰苦努力,西河村现在已成为黄池镇的先进村、当涂县的模范村!

  一变:从负债累累到美丽蝶变

  在西河村,张庆华给大家的一个印象,就是“抠”,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说起张庆华的“抠”,曾当过西河村文书和会计的陈先长,最有发言权,“张庆华书记去镇里开会从不打的,也从不进饭店,村部也从来不请保洁员,卫生都是她自己带着大伙一起做。”事实上,从上任第一天起,张庆华就没有“大方”的资本。

  △ 村村部大楼内部

  走马上任,张庆华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村子破破烂烂,村集体账本上还趴着40多万元的外债。怎么办?“女人当家,钱不乱花。”这句话,成了张庆华的口头禅。“曾经有人不理解,问她这么节省干什么。”可张庆华觉得,作为“一家之主”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就拿保洁来说,请保洁员一年至少花费1万元,省下来的钱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就是靠着“抠”,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西河村就还清了40多万元债务。

  “你看,这里的水电、墙面粉刷、地砖等,都是张书记带着我们起早贪黑一起干的。大家有技术出技术,没技术出力气。”指着西河村的村部大楼,民兵营长邓立金说,“除了节省人工费,简单的装潢材料也是张庆华书记带着我们去当涂、芜湖多地货比三家,原本预算30多万的装潢费用,最后只花了不到13万元。”

  △ 村民在流转的土地上劳作

  要想带领大家致富,光靠节约不行,必须还要开源。2013年,为改善村集体经济状况、带动村民致富,张庆华与村“两委”班子商议,与芜湖一家餐饮企业合作,吸引投资2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300多亩无公害种植基地。村民不仅每年有土地流转费,而且上百名村民在基地打工,增加了收入。不仅如此,经过村民同意,张庆华还把西河村集体所有的500亩水面发包出去,每年发包收入接近10万元。

  “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我们坚持账目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张庆华说,集体收入全部用于村容村貌改善和环境整治。“这几年村里环境和道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晚上出来散步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吃过晚饭后,村民曹春花都会和邻居相约出来遛遛弯。村子变美了,村集体也变得更“强健”了。如今,西河村村集体账户存款已经有270万元。

  △ 张庆华带领西河村进行改水改厕。(资料图)

  二变:从怀疑不信任到竖起大拇指

  “那么多男的都没有把村里经济搞上去,你一个女的能有多大能耐!”张庆华刚上任不久,有天走在路上,一位村民在她背后大声说道。

  回到家后,张庆华连续几晚都没睡着觉,确实,西河村的问题太多了,底子太薄了。她想过放弃,但想到自己是西河村的姑娘、西河村的媳妇,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西河村!

  △ 张庆华上门做群众工作。(资料图)

  2008年6月,正是农忙时节,因欠泵站电费,闸口被关,村民没水灌溉,张庆华二话没说从家里拿出存折取了6000元存款,垫付了电费。

  “书记,北支二灌溉渠发生塌方……”2010年8月1日上午,张庆华接到放水员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10多米长的大溃口,张庆华第一个跳下水。打桩、垒土包,汗水如同雨淋,张庆华没吭一声。6个小时后,溃口终于封堵,灌溉渠顺利通水。而此时,张庆华的手上已被磨出好几个血泡。第二天,她的脸和胳膊都出现了脱皮。

  张庆华知道,要想改变西河村的落后面貌,光守在家里不行,还得“出去跑”。于是,那些年,村民经常一大早就能看到张庆华匆匆出门的身影。跑项目、找资金,只要能想到的办法,只要对西河村发展有利,张庆华总是说干就干。

  时间为证,把一个软弱涣散的“烂摊子”变成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张庆华,擦亮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奋斗“初心”。

  △ 西河村新面貌

  “当时,确实对书记有过质疑,毕竟她是一个女人。”今年65岁的曹约道是土生土长的西河村人,在他的印象里,西河村历任都是男性当村支书,女性村支书,张庆华还是第一个。“现在村里发展得这么好,张庆华书记的魄力和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现在在西河村,提起张庆华,大家都会服气地竖起大拇指,说她是心里装着大伙的铁娘子。

  △ 西河村新面貌

  三变:从人心涣散到文明新风尚

  “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这里的瓜蒌苗就该引线了。”5月8日,站在西河中心学校学生实践基地,看着眼前一片长势良好的瓜蒌,沈佐强露出一脸的喜悦。实践基地里的瓜蒌是沈佐强免费给学生们投入的。沈佐强说,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受华大姐的影响。

  △ 西河中心学校学生在实践基地种植

  沈佐强口中的华大姐正是张庆华。沈佐强本来在外面做生意,后生意失败,回到了村里。看着沈佐强遭受挫折,意志一天天消沉下去,张庆华心里不是滋味。2018年,张庆华拿出1.5万元的积蓄,鼓励沈佐强发展瓜蒌子产业。三年时间,沈佐强流转150多亩地专门种植瓜蒌子,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强哥瓜蒌”。

  “可以说,没有张书记就不可能有‘强哥瓜蒌’。”沈佐强说,现在他也想为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个和华大姐一样的热心人”。

  当年的西河村,面临的主要难题,除了外债,还有一个就是民心。只要民心齐,就能泰山移。

  张庆华担任村支部书后,从带头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始:村里没钱预交灌溉费,张庆华从家里拿出6000元;防汛抗洪,张庆华带领村干部,最先走上大堤;带头成立党员干部、巾帼、医生、教育、法律、科普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在“华大姐”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志愿服务中,“华大姐志愿服务队”已成为西河村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养虾基地航拍。

  ●短评●

  “真经”就是党员干部带头干

  从第一天来到西河村,美丽干净的村容村貌,因地制宜的致富产业,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蓬勃发展的公益事业,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脑袋”,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记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西河,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加速“奔跑”。

  也只能从村民的口中,记者才能想象当年这里还被称为“大西北”的模样。说起西河村的变化,村民都会提到一个人: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华。

  采访张庆华时,她也曾几度落泪,“真的就跟西天取经一样,经历了很多关和难” 。

  探寻西河村美丽蝶变的“真经”,其实就是一句话:党员干部带头干。做基层工作,群众最看重的就是你是否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大家一起苦干实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心中始终想着群众,走在前面,干在实处,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党组织的威信和党员的形象,才能让群众发自内心地信任和尊重。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华大姐”。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陈敏娟 刘明培 董全喜 唐焱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