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要闻

五年来马鞍山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与江共舞 绿色之变

时间: 2021-09-22 10:29
摘要

  五年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明确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五年来,马鞍山市始终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今日的马鞍山,长江岸线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壮美的长江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江河之变

  9月8日,来自长三角区域的知名网络大V和网络媒体代表齐聚长江东岸,先后来到薛家洼生态园、杨树林、滨江文化公园、芦苇江湾处,享受“森林氧吧”、感受“生态福地”之美。

  在得知薛家洼地区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城市生态客厅的蝶变历程后,网络名人@上海BANG说:“这样的巨大转变,让人感受到马鞍山对可持续发展的坚持与努力,更让大家看到了这座城市在快速发展中的绿色动力。”

  然而,四年前,别说“网红打卡”,就是想到江边看看长江风光,都不容易。

  153家非法码头散落长江干支流、704家“散乱污”企业遍布长江岸线、4295个入江排口溯源不清、35条黑臭水体交错市域范围……过去,“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模式,导致马鞍山经济结构偏重,长江生态频亮红灯。

  面对严峻的形势,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举全市之力,倾全市之智,刀刃向内,动真碰硬,强力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全力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打出组合拳,形成大合力。

  非法码头和船舶修造企业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清废”行动、入江河流和排口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园区排查、加强执法监管、创新服务方式……一项项举措齐头并进,全面压实整改责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塑长江岸线。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马鞍山有着更长远的考究——竭力保护、永久传承、大力弘扬长江文化。

  今年10月13日,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式将在滨江文化公园上演。开幕式文艺演出从室内走向江边,以绿色为底,以红色为魂,充分展现生态自信。

  如今的长江东岸,江水荡漾、风景宜人 ,曾经的生态“痛点”彻底变为生态“亮点”,马鞍山用实实在在的治理行动将“临江观美景”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生态之变

  中秋假期,游薛家洼生态园,可领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东岸江景;览石臼湖湿地生态长廊,可赏“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百鸟归巢景观。行走在江淮大地上,马鞍山犹如一颗江畔明珠,这里天朗气清,绿水潺潺,青山环绕。

  “目前马鞍山市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并持续向好。”作为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毕善敏清晰认识到大气环境对于一座工业城市的重要性。十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大气污染防治一线,与全城上下一起为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拼搏努力。

  “还老百姓一片蓝天白云、满夜繁星”“为子孙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近年来,马鞍山市坚决将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民生优先领域,从打赢蓝天保卫战到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战,纵深突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速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马鞍山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方案》《马鞍山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项项政策的出台,彰显了打赢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

  一路前行,马鞍山的“治气、治水、治土”成效显著,监测巡查日益频繁,水源保护刻不容缓,工业固废合理处置,生态环境加快修复,滨江森林呼之欲出,马鞍山上演着绿色传奇,有力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见证着迈向“生态福地”的铿锵步伐。

  一组数字晒出生态亮眼成绩单。

  ——2020年,马鞍山市共收获323个优良天;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8.3%;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2020年,长江马鞍山段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优良率达10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2020年,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100%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如今,一个叫“马鞍山蓝”的词汇频繁刷爆朋友圈,抬头仰望,蓝天白云飘逸、夜晚繁星点缀,这也成为马鞍山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生动注脚。

  理念之变

  “小时候,每次出船都有几十斤的渔获。后来,打渔越来越难,能打三五斤算不错了,很多时候甚至是一无所获。现在想想,禁渔真是迫在眉睫啊!”今年49岁的张周华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随着长江生态环境整治的推进,张周华一家退捕上岸,告别了水上漂泊的日子。

  不仅如此,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张周华一家领了补助款,办理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住进了安置房。不仅如此,他还成为雨山区护渔队中的一员。

  像张周华这样的上岸渔民还有不少,他们不少人甚至还加入了护渔协会。从“捕”到“护”,一字之差,不变的是地点,变的是理念。“长江就是我们的家园,守护好这里就是守护好我们的家园。”他们说。

  理念之变,来源于马鞍山市守护长江的铿锵步伐。

  为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马鞍山市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马鞍山市全面落实“四有一畅”政策,对上岸渔民做到了有工作、有住房、有学上、有社保,心情舒畅,创造了“禁得最早、做得最好”的马鞍山经验。

  为实现长效管理,马鞍山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层面专项推动“环保管家”模式,通过政府“买服务”,聘请专家团队为工业园区和企业“把脉问诊”,精准科学治污,构建起新型现代治理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在城市之东,一场新时代“向山大会战”同样扣人心弦。

  围绕打造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和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目标,马鞍山市强力推动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开展了向山地区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及产业导入升级等一系列工作,着力解决向山地区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问题,全力以赴把向山地区“生态伤疤”打造成马鞍山东部“城市花园”。

  秀水明山,欣欣“向”荣。一处城市新景即将在这里诞生,开启这座城市求索“生态”的“诗和远方”。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任德玲 通讯员 徐丹丹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