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要闻

“长风”破浪奋楫行 产业协作再进阶

​——马鞍山市聚焦主导产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时间: 2022-12-08 09:21
摘要

  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签约落地了一批“十大新兴”产业项目;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与南京浦口区错位发展、配套发展成效更加显著……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四个年头,四年来一大批沪苏浙产业项目落户我市,产业分工协作更加高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为我市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地处安徽“东大门”以及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地带,我市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坚持全市域、全领域与沪苏浙同频共振。

  毗邻地区率先突破 产业一体化步伐加快

  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总投资20亿元的恒精新能源智能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落户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是我们经过综合考虑作出的决定。”现场监督施工的项目总负责人刘江会说道。

  恒精新能源智能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基地项目由上海恒精感应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一期总投资5.5亿元,项目达产后将具备年产500万套刹车系统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二期总投资14.5亿元,将建设年产1000万件制动盘生产厂房、总部办公楼、表面处理研发中心和精品钢材处理加工基地。“我们总部在上海、客户在南京,这里区位优越,项目正式投产后,我们打算把总部也迁过来。”刘江会表示。

  走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处处皆是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新型功能区成立一年来,聚焦“双招双引”,抓项目落地,打造产业集群省际毗邻地区产业新高地。“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突破441亿元。”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区域合作局负责人夏轩轩介绍。

  像搭积木一样建一座大桥,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我市,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现实。手持“魔法棒”的就是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南交投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科技中心项目。

  南交投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科技中心项目的总部研发机构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生产基地位于和县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这样的发展模式,与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定位不谋而合。

  “我们围绕‘总部在南京,生产在和县;龙头在南京,配套在和县;研发在南京,转化在和县’这一定位进行项目引进,与南京错位发展,为南京做配套。”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军介绍,示范区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充分对标南京江北新区及南京浦口区的相关规划,明确了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合作主导产业,主动承接南京乃至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截至目前,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已有40余个项目成功签约落户,总投资超130亿元,其中80%的项目来自长三角地区。同时,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正在谋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园中园”和“浦和科研飞地”,提升跨界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跨界携手,园区协作,激活一池春水。马鞍山青浦工业园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195.5亿元;马鞍山软件园与江苏软件园互设“飞地”,挂牌成立“马鞍山软件园南京马可萌双创基地”“江苏软件园马鞍山科创服务中心”,成功签约2个项目;启动“含山-桃浦合作产业园”“雨山-长征智能制造产业园”“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马鞍山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合作园区规划建设工作……我市与长三角加速融通,产业合作渐入佳境。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中国宝武马钢长三角绿色智慧制造提升工程,布局建设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华菱星马与浙江吉利战略重组,布局建设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基地……四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毗邻地区优势,围绕南京、合肥主导产业做配套,培育壮大半导体、5G通信、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宁”入“长”步伐。

  市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我市共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72个,总投资7364.8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项目908个、占比57.8%,总投资3980.3亿元、占比54%;2019年以来,全市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4777.3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资金2968.8亿元,占比62.1%。总投资110亿元的蜂巢新能源、总投资106亿元的南京泉峰等一批长三角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马鞍山。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马鞍山的优势,打造省际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示范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市发改委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黄嵬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发挥与南京毗邻边界线长、融合发展基础好的优势,不断提升同城化发展水平,推动江宁-博望、浦口-和县等基础条件好的区域加快融合发展,实现协同化、一体化到同城化的质变;继续探索推进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产业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和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能力;加强与南京的对接合作,探索建立联合招商和产业定向转移指标分算、利益分享机制,推动产业合作可持续发展。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王永霞 通讯员 汲璇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