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要闻

“吹”出来的甜蜜事业

时间: 2023-06-01 09:24
摘要

  吴长银展示其糖人作品。 记者 胡越 摄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每当看到晶莹剔透的糖人,总是会唤起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但对77岁的吴长银来说,吹糖人不仅是祖传的手艺,更是他耕耘了一辈子的甜蜜事业。在和县善厚镇,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熏陶,吴长银6岁起便跟着父辈学起了吹糖人手艺,推着小车,走街串巷,一做就是七十余载。

  “吹糖人技艺是先辈代代传下来的,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吴长银回忆,自己从小就跟着父辈出摊卖糖人,一边帮忙当小助手,一边学着吹糖人。当时,在农村,家里条件差,一家老小人又多,大人也想让他学好这门手艺,将来好养家糊口。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吴长银潜心研究吹糖人技艺并且不断创新制作手法,力求用最快速度吹捏出最生动的糖人形象。

  20岁那年,吴长银开始置办起吹糖人的家什。炭火炉子上支着一口铜锅,里边盛着用大麦和糯米熬制的糖稀,炉箱的几个抽屉里摆放了食用原料、竹签、剪刀等物品,箱子上边麦秆做的半弧形“糖人桥”上插着一排刚刚吹好的糖人……吴长银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吹糖人看起来简单,但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很关键。熬糖时,火候很重要,过热会太稀易变形,冷了又太硬无法塑形。”吴长银介绍,吹糖人动作要迅速,气息要均匀,手眼要一致,只要掌握了要领,再配上娴熟的手法,一块糖稀到了手里便有了无限可能。

  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这也是一场与温度、时间的赛跑。“糖稀的温度有100度,手首先要练热度,刚练的时候手经常被烫伤,一层层掉皮。制作过程必须要快,如果糖凉了就会变硬,拽不动了。”吴长银向记者摊开双手说,刚开始学的时候经常会被烫伤,但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他早已练成“铁砂掌”,拇指和食指上的螺纹几乎都被烫没了。

  “吴师傅以前经常在我们校门口出摊,每次放学大家都围在吴师傅的摊前,看吴师傅吹出一个个精美的小糖人。”同村村民车红梅回忆,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看吴长银吹糖人。

  在吴长银的炉箱上,摆放着造型各异的糖人,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从简单的十二生肖到复杂的游龙、盘龙,甚至孩子们喜欢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他都能信手拈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花鸟虫鱼都会做。今年是兔年,所以兔子做得比较多。”吴长银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吴长银道出了自己朴实的心愿,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这门手艺,让吹糖人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艺得以传承和发展,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从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来源: 马鞍山日报    作者: 胡越 通讯员 陶永跃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