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马鞍山 > 主流媒体看诗城

乡村教师叶连平:连续22年暑假为农村学生辅导英语

时间: 2022-07-27 09:43
摘要

  清晨5点,95岁的叶连平老师已经坐在安徽和县乌江镇卜陈村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里,准备新一天的工作。


  熹微晨光中,叶连平吃着几十年少有变化的早饭——舍不得加鸡蛋的方便面。之后,清瘦的他郑重地穿好洗得起毛但雪白的衬衫,别好党员徽章,拿了雨伞当拐杖,向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卜陈学校走去——在校门口迎接每个学生,是他从教40多年坚持的日常。

  “叶老师好!”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校门。不管是6岁的小学生,还是差不多有叶连平一般高的初中生,都会走到满头银发的老教师前,认真地鞠躬。叶老师一一回礼,时不时叫住一些学生,询问最近的学习情况。

  在这里,似乎每一个人都认识叶连平——1978年,他在这里走上讲台,许多人家里的两代人都是他的学生。“这个孩子,他哥哥我也教过。”“那个女生,她姑姑也是我的学生。”……甚至学校门口理发店的中年老板路过,也仍像小学生一样,鞠躬大声喊:“叶老师好!”。叶连平皱着眉头,声如洪钟:“你就是不爱学习!你哥哥就爱学习!”

  将全部身心扑在农村教育事业上的叶连平于1991年退休,但他对课堂念念不忘,依然经常去学校义务授课,分文不取。2000年,卜陈村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叶连平看着原本英语基础就薄弱的村里孩子没人督促和辅导,就把自己家打扫出来,挂起小黑板,办起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免费为孩子们辅导英语。

  由于教学成绩好,学生越来越多,不仅本村本镇的,甚至邻近村镇的学生也纷纷慕名而来。当地政府便出资把叶连平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用于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22年寒来暑往,超过2000名孩子曾在这里听叶老师讲英语课、在叶老师监督下写作业,并一批批走向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工作岗位。

  对孩子们,叶连平“特别舍得花钱”。“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从未收取过学生一分钱费用,而叶连平几乎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远的学生们常常在叶连平家吃饭留宿,他自己出钱带着学生去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教育、见世面,甚至学生近视,叶连平也要带着学生去城里配眼镜……

  对自己,叶连平“抠得不能再抠”。他不抽烟喝酒,去买书都是自带干粮,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一个斑驳的搪瓷茶缸用了30多年,穿得最久的一件衣服已经几十年了还在缝缝补补,为了节省交通费用他骑坏了5辆自行车……

  叶连平没有儿女,如今依然和老伴住在30多年前盖的平房里,走入这间屋子,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东西年纪都不小啦”,叶连平幽默地调侃自己的清贫,“该花的钱就要花!教育不能只教书,还要育人啊!让孩子们走出去看看,让孩子们看我怎么对待工作,这些都是教育。”

  叶连平的年纪日渐增长。2010年,患白内障的叶连平直到眼睛贴在作业本上也看不清学生的字了,才去做手术,然后“一只眼上课,一节课没落下”;2012年底,他因脑出血加脑膜炎“被迫休假”4天,然后“脑袋上缝着线坚持上课”;2018年暑假,他骑车去给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买菜,意外撞伤了腰椎,不到一周,他拄着拐杖又回到了课堂。

  “我现在得坐着讲课,有时候还得坐着写板书,就只能写黑板的下半截了。”叶连平说,他觉得这样上课“对学生很抱歉”。说这话的时候,叶连平的右手满是淤青,微微颤抖,那是前几天滑倒摔的,“不是疼的问题,是不好写字的问题。”

  叶连平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每年寒暑假都有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慕名来到“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协助叶连平,不仅辅导孩子们的课程学习,还带孩子们学音乐、做运动,为这些生活在乡间的孩子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同时,叶连平同乌江镇政府、卜陈学校三方成立的和县乌江爱心助教协会暨叶连平奖学金,也不断收到许多社会爱心捐助,至今已奖励、资助了数百名留守儿童。

  叶连平总是用最轻松的语气对人说他最大的焦虑:“我缺时间啊!我的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对于一生挚爱的教育事业,叶连平的情深甚至不止于“丝方尽、泪始干”,“我希望我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他还要求将来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

  教室里的墙上一面锦旗写着:“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叶连平始终不认同这种形容:“烛光的亮度我达不到,我就是一只萤火虫,一只小小的萤火虫。”然而叶连平的师者萤火,不仅仅照亮了农村学生的路,还汇聚起如炬的萤萤光芒:他的学生中不少已成为教师,许多来过这里的大学生志愿者选择从教,很多当地的甚至全国的乡村教师以他为范,坚守不辍……

  这位95岁的乡村教师,萤光虽微,足已致远。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朱青 刘军喜 张端 编辑:杨雪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