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媒体 > 中央媒体看安徽 > 农民日报

  • 2023-04-08 06:56
  • 来源: 农民日报
  • 作者: 焦宏 杨丹丹 李浩

  眼下,在江淮大地上,一个个农担体系的身影奔波在田间地头,为春耕备耕注入满池金融“春水”。他们如同乡村振兴路上的“护农使者”,竭力为农而担、助产兴旺。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农担)积极服务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创新推出一系列普惠性、适配性担保产品,如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出“种粮担”产品,为推动农业产业创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出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为惠及民生推出“暖心担”等,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信用枢纽作用,撬动金融“活水”流入乡村。

  截至目前,安徽农担累计为126873个项目贷款担保530.02亿元,有效引导和集聚金融资源投向乡村,纾解长期困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贵、慢、烦等发展难题。

  守稳粮仓,为种粮大户推出“种粮担”

  3月初,天气仍有些许寒意,而阜阳市阜南县许堂乡政府院内热闹不已,暖意十足。听说有惠农担保贷款活动,各村的种粮大户早早就来到现场。原来是一场“种粮担”金融支农服务推介会即将开始。

  “注意看,‘种粮担’担保费率仅有0.5%,申请很方便,大家只需扫这个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和贷款金额,显示提交成功就行了。”推介会现场,安徽农担阜阳业务管理中心业务经理王浩细致耐心地介绍着“种粮担”产品的申请流程。

  什么是“种粮担”?据介绍,“种粮担”主要服务于从事粮食种植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解决该类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种粮主体融资的可得率、覆盖面和便利度。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结合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安徽农担充分发挥优势,在扛稳粮食安全上主动作为。经多番调查研讨,在去年秋粮丰收时,安徽农担创新推出“种粮担”产品,将担保费率下调至0.5%,引导合作银行执行最优贷款费率,协调政府叠加财政贴息政策,以“快简廉”的担保服务支持种粮大户多种粮、种好粮。

  许堂乡的推介会结束后,3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现场扫码申贷,融资需求1760万元。“用不了多久,这些钱就能发到农户手中,让他们能放心种粮。”王浩说。

  “种粮担”产品推出后,得到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文支持。目前,在全省已为1000余户种粮主体提供担保贷款5亿元,为助力春耕发挥了作用。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徽农担责无旁贷。接下来,我们努力让‘种粮担’遍布江淮大地,帮助种粮大户多种粮、种好粮,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安徽农担董事长方习利说。

  立足特色,创建全产业链生态担保

  淮河之滨,远远望去,芦蒿似绿草般如茵。走进阜阳市阜南县新村镇,一座座大棚依次排开,棚内绿油油一片,芦蒿正在茂密生长。

  整理芦蒿、刀切蒿叶、捆绑蒿秆……在安徽米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十几名妇女有说有笑,操作熟练,构起芦蒿粗加工流水线。2022年初,看到芦蒿产业的发展前景,公司负责人王大伟决定回乡创业。“建厂房、买设备、请人工,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多亏有‘芦蒿贷’,贷了300万元,帮我解决了资金难题。”王大伟说。

  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告诉记者,“芦蒿贷”是安徽农担专为新村镇芦蒿产业设立的信贷产品。一是面向村集体经济,每个村授信300万元,强化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小农户、加工企业、电商等产业链上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

  新村镇历来有种植芦蒿的传统,产业规模扩大后,资金问题成了难题。张亮找到了安徽农担,并说明发展思路,对方大加赞赏并说公司在怀宁县搞了个“蓝莓贷”,效果挺好,问新村镇愿不愿意参照这个模式,搞个“芦蒿贷”?不到一周的时间,安徽农担两次派人来实地考察,立足新村镇芦蒿特色产业,着力构建芦蒿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圈。

  “过去贷款额度很小,流转1亩地只能贷1000元,50亩才贷5万元,还只能是种植,根本不够发展芦蒿产业。”张亮说,除了全方位满足芦蒿产业融资需求,“芦蒿贷”更对全产业链延伸完善,从种植到初加工、深加工、电商销售等环节都能贷款,盘活产业链,真正实现创链、延链、补链、强链。

  “芦蒿贷”自2021年9月实施以来,使241户受益,放贷额近亿元,种植规模从不到1万亩至1.6万亩,各类工商注册主体从300户增至800多户,产值从不到2亿元增至3亿元,助力芦蒿全产业链建设。

  像“芦蒿贷”这样,为单品设立一个信贷产品,安徽农担共做了27个,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3344”模式经验,即“3个转变”,由支持单个项目到支持全产业链转变,由支持一产到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由短期担保贷款到支持与农业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长期担保贷款转变;“3点着力”,着力组织化、着力标准化、着力品牌化;“4大工程”,产业强村工程、兴业富民工程、良种繁育工程、配套产业发展工程;“4项机制”,全产业链创建机制、投资运营分离机制、利益联结共富机制、协同支农保障机制。

  3年来,27个产业链生态担保累计担保金额17亿元,并将县域特色产业拓展至全市布局。当前,又支持铜陵市形成集苗种繁育、成鱼养殖、精深加工、配套物资供应、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完整鲈鱼产业链条,推动构建全市产业链条发展。

  “产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村集体的壮大和农民增收。芦蒿产业链生态担保就是通过利益联结、共享发展、联动协同、抱团服务,有效破解了乡村产业发展的三产融合还不够深、单个产业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双招双引吸引力还不够强的问题。”方习利说,安徽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以村集体为纽带,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关注民生,聚焦徽味送上“暖心担”

  大火热锅、葱姜爆炒、煎鱼调味、慢火收汁、出锅装盘……一整套流畅娴熟的手法后,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徽菜臭鳜鱼出锅了。中国徽菜大师、臭鳜鱼制作大师、国家烹饪技师、安徽烹饪工匠冯文敏正绘声绘色地给学员讲解臭鳜鱼的做法。

  为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制作工艺,加大新鲜食材采购等,2022年7月,冯文敏想扩大规模,可是一直缺少流动资金,跑了几家本地银行,由于缺乏抵押物无法贷款,正着急上火的时候,正逢“暖心担”产品在全省如火如荼开展,冯文敏通过扫码,不到一周,就顺利获得200万元担保贷款支持。“真是想不到,有这么好的金融产品,让我这个徽厨‘徽梦成真’。”冯文敏说。

  安徽农担聚焦“新徽菜名徽厨”,实实在在帮扶像冯文敏这样的徽菜弘扬传承人,助力弘扬“新徽菜”培育“名徽厨”,让“暖民心”行动更加温暖。

  据了解,“暖心担”产品是安徽农担按国家“双控”标准和农担的政策性定位要求,瞄准安徽省暖民心十大行动方案,量身定制的专属担保产品,聚焦徽味道、放心菜、暖心饭、促就业,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引领金融资源助推暖民心行动项目建设,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方习利表示,安徽农担公司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金融服务与经营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通过畅通“金融活水”,既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补齐民生短板,让民生实事更广泛地惠及千家万户。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2024政务V影响力大会·安徽论坛召开


发布于2024-04-20 13:52:0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