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媒体 > 中央媒体看安徽 > 人民政协报

  • 2024-08-27 08:5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纪娟丽

  “此次采访不仅加深了大家对寿县这座古城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增强了我们讲好楚文化的安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日前,“追梦中华·侨兴江淮”2024海外华文媒体安徽采访团来到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走进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寿县古城、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在领略这座古城独特韵味的同时,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向全世界讲好安徽的楚文化故事。

  “大家触摸一下我们这古城墙的砖,看看手感怎么样?它们可是已经900多岁了。”站在寿县古城外,随着讲解员梅君的开场白,采访团一行触摸着古城墙的纹理,感受着古城墙的温度,瞬间体会到什么叫“一眼千年”,心底也升腾起对这座古城的敬畏和探寻这段历史的冲动。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楚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楚国八百年,从蛮夷到文明,从霸主到衰亡,王国余晖,终在寿春(今寿县)落幕。公元前241年,为避秦兵,楚考烈王把国都迁往寿春。寿春,也成为楚国最后一座都城。

  寿县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的城墙于北宋年间开工,南宋年间建成,明清时曾多次修葺。“这里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踩的土地皆是历史。”梅君是土生土长的寿县人,在她的讲解中,洋溢着这座古城带给她的文化浸润,以及她对这座古城的热爱。“大家看看地上斑驳的车辙,城墙上的铭文砖,都是古城悠长历史的见证。”

  寿县古城呈方形,周长7147米,城有四门,分别为宾阳、通淝、定湖、靖淮。“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站在古城“淝水古战场”石碑旁,梅君生动地讲起公元383年秦晋淝水之战,“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便出自于此。”从城墙上远眺八公山,让人仿佛看到1700多年前群雄争霸、金戈铁马的场景。

  “城墙不仅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还兼具防水、防洪作用,在历史上多次抵御洪水侵袭,守护这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梅君说,20世纪90年代大洪水,城外洪水泛滥,居民坐在城墙上可以钓鱼,但城内安然无恙。“城墙在,家就在。这种思想在我们寿县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告别古城墙,采访团一行走进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探寻楚国最后的辉煌与衰落。

  步入展厅,眼前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的楚大鼎吸引人们驻足。“鼎”自古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体量巨大,魁伟霸气的楚大鼎,无疑是彰显楚人“问鼎中原”野心的最好印证。“楚大鼎是我国第二大古代铜鼎,仅次于商代后母戊鼎。”讲解员介绍说,鼎在当时是国之重器,楚大鼎正是出土于楚幽王墓。

  战国时代,群雄争霸。展厅正中,镇馆之宝“越王者旨于赐剑”就是这一时期合纵连横的见证。这把1996年出土于寿县蔡国贵族3号墓葬的越王剑,根据剑上的铭文,该剑为越王勾践之子在位时所铸造。一把越王剑为何会出现在蔡国墓葬中呢?讲解员说,战国时期,吴、越、楚、蔡四国在江淮地区博弈,这把剑应该就是蔡越两国交好的信物。

  “哇,金山。”闻听此声,面前已是由158枚楚金币搭建而成的“金山”。“楚地盛产黄金,货币制度十分发达。”讲解员介绍,上世纪50年代至今,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出土的楚金币多达195块,数量为全国之最。金币多用于贵族间的大宗商贸和跨国商贸活动,大量楚金币的发现,说明了楚国当时高度发达的经济贸易水平。

  从寿县文旅部门获知,随着武王墩墓的发掘,楚文化的安徽故事还将继续给世界带来更多精彩。

  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总是让人敬仰、让人憧憬。采访结束后,《华尔街先驱报》常务副总编殷杉发文称,海外华文媒体通过对安徽寿县的采访与报道,为寿县古城与世界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让海外读者更加关注和珍视来自中国的古老历史遗存。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皖美冬韵精彩绽放


发布于2024-12-09 07:16:16

严防范强措施 筑牢危化品安全防线


发布于2024-12-09 07:16:15

县城通 通未来


发布于2024-12-09 05:53:57

“链”上安徽更精彩


发布于2024-12-08 05:39:51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