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媒体 > 中央媒体看安徽 > 中国妇女报

  • 2018-05-15 16:27
  • 来源: 中国妇女报
  • 作者: 王蓓

  在安徽省舒城县五显镇韦洼村“干妇女工作”的15年里,张高英从没有“像这一年来这么得心应手过”。

  “过去在村里当妇代会主任,只一个人单打独斗不说,一年有大半时间干的都是计划生育的活儿,大多数村民都以为妇联就是管人生孩子的。”张高英记忆中延续了数十年的“尴尬”状况,在去年夏天有了改变。

  2017年8月,韦洼村与舒城县22个乡镇、开发区,409个行政村、社区,几乎同步完成了乡镇妇联区域化建设改革和农村“妇代会改妇联”工作。在那场轰动了整个村子的第一届村妇女代表大会上,与村妇联主席张高英一起当选的,还有另外8名执委和2名副主席。

  对于这场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正逐步铺开的“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当时的张高英并没有太多“深刻的认识”。而在第一届村妇联开展工作近一年后,张高英逐渐感受到了改革的“好处”:“村妇联组织的力量增强了。由乡村女能人、热心人组成的执委队伍,成了我开展各项工作的左膀右臂,在带动女性创业就业、引领妇女建设美丽家园、组织妇女开展文娱活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村民们知道了妇联到底是干什么的,遇到什么事可以找妇联,并对我们的工作点赞。妇联在村里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把女能人选上来培训好

  安徽妇联系统的改革起始于2016年——那年10月31日,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沈福村在全省第一个完成“会改联”,2017年2月,大圩镇在全省率先完成妇联组织改革任务;2017年5月,省妇联在合肥、宣城、淮北三市开展基层妇联组织改革试点;随后,改革由点及面,在全省范围内相继铺开。截至目前,全省乡镇(街道)区域化妇联覆盖率达100%,村(社区)妇代会改建率达100%,镇村两级配备专兼职副主席3万多名,新增执委18万多名,建立妇女组织和“妇女之家”等阵地2万多个。

  人选上来了,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切实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4月末,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走进安徽多个地市。

  去年8月当选舒城县干汊河镇洪宕村妇联副主席之前,经营着一家羽毛球厂的女企业家董帮群,是镇、村开展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出钱、出力,不计得失。“就想着为家乡发展和村里姐妹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贡献点儿力量”,当选村妇联副主席,让董帮群觉得“肩上更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能辜负了妇联组织和姐妹们的信任”。

  履职以来,董帮群把经营企业之外的更多时间投入妇联工作,专门组建起村巾帼羽毛球队并为活动开展提供人、财、物各方面的支持。“我在帮村里做事的同时也获得了回报,随着乡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返乡,他们愿意到我的企业工作,招工难题迎刃而解。”

  并非所有的执委都能迅速找准定位开展工作。在宣城市宣州区通津村,村妇联执委、“70后”葡萄种植女能手钟卫梓,已带动近10户贫困户脱贫,每到葡萄种植、剪枝、成熟时节,周边村子来学习的妇联干部、妇女姐妹络绎不绝。对于返乡创业不久、“去年4月当选执委”的钟卫梓来说,妇联是干什么的,妇联执委要做什么,怎么做,“当时并不了解”。

  熟悉情况的村妇联主席范慧,带着新当选的执委们手把手地教,“那一阵子,微信执委群成了我们学习、交流的工具,有什么不懂的就在群里问,有什么好做法也及时分享”,包括钟卫梓在内的8位新增执委,履职能力迅速提升。

  宣州区妇联在“会改联”结束后的大调研中也迅速发现问题,2017年下半年,区妇联开展首轮镇、村妇联主席、执委培训。随后,宣城市妇联按照“一本口袋书、一个PPT模板、一批骨干示范”的要求,编发工作指南(口袋书)1.2万册,全市执委人手一册。市妇联举办了220人参加的示范培训,再由县市区负责,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大规模轮训。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执委的感性认识。

  记者在今年4月安徽省妇联举办的全省市、县(市、区)妇联干部培训班上注意到,“把女能人选上来、培训好,夯实基层妇联组织”,已经成为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的一致行动:一年来,省妇联编印了《妇联工作应知应会手册》,小小的“口袋书”里浓缩的全是“干货”;省及各市妇联层层举办专兼职骨干培训班,重点提升基层妇联主席、执委的履职意识和能力素质;省妇联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省妇联常委、执委作用的意见》,建立网络工作群和联系群1.2万个,4万多名专兼职妇联干部通过“妇联通”、微信、QQ等直接联系服务妇女群众890余万人,全省妇联系统为妇女群众办实事达46.58万余件,妇联组织的“朋友圈”不断壮大。

  探索制度机制,保障“左膀右臂”持续发力

  “基层妇联不再是‘孤家寡人’,工作起来从‘单打独斗’变成了‘团体作战’,妇联组织搭平台,妇女小组长、巾帼创业带头人、女企业家、‘最美家庭’成员等各界优秀女性‘登台合唱’,妇联组织‘声音嘹亮’”,是一年来黄山市休宁县妇联主席张美雪最大的感受。

  如何保障这些“左膀右臂”持续发力,也是“张美雪”们在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实践中,不断探路的课题。

  摸索中,先行试点的合肥市妇联,要求各级妇联执委在工作中线上线下亮出身份、亮明旗帜,探索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推动机制——基层妇联执委分工联系制度,即线下以党建带妇建,建立妇建网格,为基层妇女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线上利用新媒体,打造“3+N”女性e家,搭建“指尖上的妇联”,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建立创业就业帮扶等N个联系群,为妇女群众提供线上服务;妇联执委领办项目制度,发挥执委资源优势和能力特长,承担妇女创业指导、文体活动组织、爱心帮扶等妇女群众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妇联在探索中建立了执委激励保障机制,“各地组织部门将妇联执委纳入优秀基层妇女干部人才库,优先作为村‘两委’换届的后备人选;妇联系统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开展的重要活动、素质提升培训、典型评比等,同等条件下妇联执委优先实施、参加;向组织、宣传等部门推荐,全媒体全方位宣传执委中的优秀女性。集政治激励、精神鼓励、物质奖励于一体的机制让妇联执委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也受到了执委们的普遍欢迎”,市妇联主席王海霞告诉记者。

  先行试点地市的好做法,为其他地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随后,在宣城、池州、安庆、六安等地,妇联执委议事制度、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公开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制度、机制出台,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发挥执委带头作用,带领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家庭文明等各项工作中彰显巾帼力量,提升妇联组织的“显示度”。

  为保障基层妇联“有钱干事”,今年3月,省妇联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落实〈全国妇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县(市、区)、乡镇将妇联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村(社区)妇联组织工作经费和村(社区)妇联主席、副主席工作报酬纳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统筹解决。

  来自省妇联组联部的统计显示,全省已有淮北、铜陵、马鞍山等7个省辖市及省直管广德县在改革方案中提出,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按照每年不少于2万元或3万元标准落实妇联工作经费。合肥、芜湖、铜陵等地市在人均1元妇女工作经费和村(社区)妇联组织工作经费上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记者 王蓓)

编辑: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