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19-11-20 23:2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陈群

斑驳的青砖黛瓦,黝黑的临街排门,幽深隽永的重楼叠院,错落有致的高脊飞檐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走进安徽,徜徉在城市与乡村的深处,会经常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和积淀,尤其那一座座古镇、一条条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艺、老物件,无不承载着悠悠的历史记忆,诉说着无数的动人故事。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安在线推出“行走安徽老街”系列摄影报道,集中展示老街场景及生活在老街人们的质朴、勤劳、幸福、喜悦、自信。

  本期,我们带您走进安庆市桐城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境内,距桐城市市区12公里,已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时,孔城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如今,孔城老街总长约3公里,街道宽度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老街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两条横街,另有三巷一弄。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2009年老街核心区域二甲至八甲临街房屋进行整修复建。2019年1月10日,孔城老街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拍摄手记:

  提笔写出这一行行字,心里不禁有些激动,坦白说,这激动中还带着些许羞涩。幸好,此刻阳光万般清澈,照得人心里万分亮堂。这阳光也许懂得了我的真诚,所以,当我再多写一个字时,心间汩汩暖流倾泻而至。

  文都桐城,一个有文化的地方,一个让人文艺的地方,也更是一个文明的地方。到了桐城,我明了刚才之前的心情,那是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敬重与敬畏,才使得自己在这片土地寻访老街时,多了几分热情,也添了几分真情。

  道光、咸丰年间的湖南人曾国藩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应运而生。天下文人是一家,抛开地域的限制,足可见桐城文化的影响之深,绚烂之盛。我以前在湖北老家上中学,知道有个“桐城派”,它在安徽,也就是湖北的邻居。后来有一次坐卧铺车路过安徽,无意中看到高速公路交通指示牌上标注“桐城”二字,我一骨碌爬起来,两眼直射窗外,那一刻的目不转睛,那一刻的深情凝望,即便在擦肩而过的遗憾背后,脸上仍荡漾着长久的喜悦,“哦,我到了‘桐城派’的故乡。”心里这样想,脸上不禁又微微笑了。

  许多年过去了,这看似微乎其微的记忆片段,在我日后匍匐在安徽大地耕耘岁月,在我日后成为新安徽人的今天,突然被我从回忆的河流里拎上来,竟还带着持久的温度。

  于我而言,最早开始系统拍摄孔城老街是在三年前。三年里,我时常记起这条华东最长的老街。三年来我寻访过的安徽老街,孔城老街的面积之大之广之盛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只要出差到桐城,我都想着抽时间去孔城老街看看,是否还有新发现,是否之前遗漏了一些重要的画面。2019年春的某一天我路过孔城时天色已暗,半小时的空档想要深入老街拍照是不大可能的,于是挤时间做了一次航拍。暮色催我把家还,我只能悻悻然离去。

  难忘孔城老街还源于一个人。

  那天清早起床背着器材来到老街,在入口处没走几步,碰到篾匠王邦才师傅。只见他右手拿刀劈开一段之前锯开的断竹,再将劈开的细条送到嘴边撕开。一刀又一刀,一口再一口,这个连环动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确切地说,我当时被震惊了。一条坚硬中带着锋芒的竹条怎么被送到了柔弱的嘴边,再借用牙齿表面的坚韧去撕开冰冷的竹条呢?我深深疑惑,他却回答得很干脆。原来除了嘴巴,实在找不到比这更顺利更快捷的方法去撕开细竹了。“这样精细的活也只能靠口。几十年来都是这样的!”他随口一说,我良久沉默。见我愣愣地站在一旁,他突然摊开一双粗糙的手给我看。我真惊呆了!双手几个指头因长年累月的劳作已变形,被竹条刺伤的手掌划破出一条又一条纵横交错的沟壑。

  一双普通的手,写满了生活的艰辛,也应证着战胜生活的勇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竹制生活用具真是凝聚了太多的血汗。再想想,其实哪一件手工用具不凝聚着劳动的汗水呢。“粒粒皆辛苦”真不是随口一说。在我们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不倍感珍惜这当下的幸福,真愧对劳动人民的辛劳和血汗。

  这看似简单的场景,一个差点被我错过的画面,让我深有感触。在那个寒冷的初冬,照相机不再那么冰冷,它跳跃着一帧又一帧的温情,写下了我对篾匠师傅的敬佩,以及我对当下生活的新的感悟。

  离开篾匠铺,又遇见铁铺和裁缝铺,还有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地方土特产商店,心里对这些不再司空见惯却仍继续坚守的老手艺充满敬畏,希望他们在时代的春天里迈出新的步伐,走得更远,行得更稳、更坚实。

  前方,那悠长悠长的街巷随我的视线慢慢延伸开来,它们似乎在拥抱我的到来。我分明感到,这一排又一排的老房子里飘出了一阵又一阵竭力的嘶哑的吆喝声,那是手艺人自信的呼喊,也是对一个时代的礼赞与诉说。

  一晃数千年,时间在墙上留下了斑驳,粉墙黛瓦中的喜怒哀乐都随着江河日月悄然而逝。新桃换旧符,唯一不变的永远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生活的无限忠诚与旷日持久的坚守。

  学者冯骥才说,老街是个实实在在的巨大的历史存在,既是珍贵的物质存在,更是无以替代的精神情感的存在,这便是老街的意义。我寻访到的孔城老街,对我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因为生活的本色在我心里又铺上了新的颜色。(徽镜映像工作室记者 陈群/图 文)

桐乡书院旧址内一景。桐乡书院曾是桐城的文化中心,位于老街三甲
俩游客在六甲前拍照。老街绵延数里,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
孔城老街是华东地区现存最长老街,被誉为“安徽第一古街”
倪氏大宅位于孔城老街五甲,是清末抚州知府倪朴斋老先生告老回乡定居所建,整幢建筑没有采用一根铁钉
人来娃不羞,老街景亦秀
孔城老街是桐城的一张名片,是集古建筑、古文化为一体的历史古镇
48岁的铁匠唐义芳15岁开始打铁
74岁的王邦才14岁拜师学艺16岁开店(2016年摄)
64岁的高友付从事裁缝40年
72岁张振国六代书香(2016年摄)
醉心于青砖灰瓦与飞檐翘角,醒听于桐院书声琅琅
古街巷内新生活,二胡悠扬,生活安康
新时代期待孔城老街新境地
编辑: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

来安徽名人馆体验非遗文化之美


发布于2024-04-21 23:30:27

合肥沪汉蓉桥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发布于2024-04-20 22:35:34

2024政务V影响力大会·安徽论坛召开


发布于2024-04-20 13:52:0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