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0-07-20 01:22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吴洋 唐进民 刘玉才 张旭

朱小宝经营的水产养殖基地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从鱼蚌养殖到鱼蟹虾综合养殖,从看不清未来到走上全员富裕路,过去十年,在安庆市迎江区长丰乡内的万亩鱼塘内,一个仅有初中文凭的农民带领十多名合作社成员闯出了一条渔业转型、农民增收的发展新路。这位带头人叫朱小宝,他是当地农民们眼中的水产养殖专家,还是手握十六项专利的“专利大王”。

  7月8日,在安庆市长风乡境内的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鱼塘内的桂鱼、河蟹和沼虾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朱小宝今年53岁,是迎江区长风乡柘林村土生土长的人。1998年,不甘于碌碌无为的打工日子,仅有初中文凭的朱小宝回到家乡,承包了300亩鱼塘,从此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搞水产养殖那几年,我从单一的养殖鱼类,到后来发力养殖鱼蚌,曾经尝到了甜头,但更多的总结教训。”朱小宝告诉记者,大量饲料的投入和鱼类粪便的累积,导致鱼塘内生态环境恶化,高额的养殖成本让他一度看不到未来,发展遇到了瓶颈。

  “不能在传统渔业养殖的道路上执拗地走到底。”朱小宝记得,2010年底,经过在上海同行的养殖基地一番学习考察后,他掌握了种草和移螺新技术,重归家乡大力发展鱼虾蟹高循环专业化养殖。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2011年,朱小宝牵头成立了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朱小宝在渔场指导生产

  “2014年,我在朱小宝的鼓励下,开始承包鱼湖。”迎江区长风乡柘林村贫困户胡以怀回忆,没技术,老朱就手把手的教;没资金,就欠着老朱的账;没鱼苗,老朱免费送上门,“没有他的无私帮助,我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长风乡,像胡以怀这样靠渔业转型脱贫增收的合作社员还有很多。为促进社员增产增收,朱小宝还与中科院水产研究所和安农大水产系教授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提高混养技术。他还引进海南沼虾和太湖虾,采用微孔增氧技术与蟹和鳜鱼进行混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合作社充分发挥紧邻破罡湖和长风港优质水资源的优势,社员从最初的7户发展到现在的近400户,养殖面积达到了2万多亩。合作社年产值达到一亿多元。养殖基地被评为省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农业部水产健康示范场。

  凭借对水产养殖技术的“钻劲儿”,朱小宝成长为带动千人就业和致富的水产养殖专家,还获得两项发明专利和十四项实用新型专利。“今年,我准备进一步提高蟹黄提取和虾仁深加工基地的产能,让更多产品走出国门。”谈及未来,朱小宝信心满满。(记者 吴洋 唐进民 刘玉才 张旭)

编辑: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