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0-11-18 07:08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上门培训 激发内生动力

  “做包子最关键的就是和面和发面,其次才是馅料,面和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包子的口感……”11月12日中午,在长丰县朱巷镇朱巷社区,合肥市妇联家政培训“大篷车”走基层活动正在开讲授课,30多名贫困妇女前来听课。

  培训现场,老师详细讲解了各种中式面点的制作流程,手把手地教学员和面、揉面、擀面、包馅等基本要领。学员听得仔细,看得认真,不时询问相关问题,培训老师一一给予解答。讲解过后,学员跟着老师一起制作各类面点,一边做一边交流探讨。小小的面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成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点心。“这次面点培训,实用性强,让我们贫困户掌握了一门实用手艺,出去就业、创业多了条路,在家里也能给家人改善改善伙食。”学员尹华清说。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但是,一些贫困妇女外出打工缺乏技能,闲散在家又无所事事。”合肥市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刘璐告诉记者,很多贫困妇女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技能水平不高,就业无门。合肥市妇联坚持帮助与开发结合,扶贫与扶智并重,积极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力争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难题,激活妇女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2015年起,合肥市妇联在全市开展“巾帼脱贫大篷车”走村居活动,邀请农技专家、来料加工经理人、家政培训师等走进城乡社区,组织就业技能、健康服务、母婴护理、家政保洁等技能培训。几年来,“大篷车”走进基层社区和村庄,仅家政培训就举办了75期,1.5万多名贫困妇女参加培训。

  今年疫情期间,为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稳”任务,合肥市妇联推出“巾帼脱贫云端大篷车”,运用微视频、云课堂等新媒体手段,帮助广大妇女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技能。

  搭建平台 拓宽就业门路

  “感谢妇联帮我找到了工作,让我能在家干活赚钱,我现在脱了贫,日子越过越好。”11月14日,长丰县罗塘乡禹庙村村民朱行平正在当地的一家箱包厂制作加工制品。在她看来,来料加工已经成为她就业脱贫的好出路。

  朱行平今年38岁,2014年丈夫患肝癌去世,从此和一对儿女相依为命。丈夫在世时,朱行平一直在家照顾家庭,没有外出工作,丈夫去世后,家庭瞬间失去了经济收入。2016年,朱行平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女还在上学,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陷入困境的朱行平一筹莫展。

  罗塘乡妇联主席崔晶了解到朱行平情况,介绍她到当地一家来料加工企业从事眼罩加工。“来料加工可以到作坊里做,也可以把材料领回家做,相对灵活,非常适合朱行平的家庭情况。”崔晶说。

  “加工点提供缝纫机、原材料,我在家就能做,做一个眼罩能挣4分钱,一天能做1000多个。”朱行平告诉记者,来料加工实行计件工资,干得多就挣得多,还能照顾到家庭。现在来料加工成了她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着每天制作加工制品,每个月能挣1000多元。“有了这部分收入,再加上养鸡和种地的钱,我现在已经脱了贫。”说起现在的生活,朱行平心里喜滋滋的。

  家政服务业是贫困妇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合肥市妇联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引导贫困妇女从事家政服务实现脱贫。长丰县双墩镇居民董梅,今年48岁,董梅和丈夫文化程度都不高,一直在当地打零工维持生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董梅的工作也越来越不好找。长丰县妇联开展家政培训“大篷车”走基层活动,邀请安徽天禧家政公司老师做育婴师培训,董梅报名入学。培训后董梅被妇联组织推荐就业,做起了育婴师。面对来之不易的新工作,董梅任劳任怨,现在每个月工资已达上万元。“没想到老了还能拿这么高的工资,特别感谢‘娘家人’提供的好机会。”董梅说。

  合肥市妇联积极搭建女性创业就业平台,推荐贫困妇女参加家政职业证书考评,在家政公司优先就业。3年来,皖嫂家政、安心家政、万家家政、荷孕家政、亿信家政、一诺家政等十多个“皖嫂家政基地”共推荐包括贫困妇女在内的5万人次妇女上岗就业。

  扶持创业 发挥能人效应

  “多亏‘巾帼创业班’为我搭桥铺路,解决了难题。”不久前,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怡花园的王宏娟参加了蜀山区妇联组织的插花和电商培训后,在丁岗社区妇联帮助下,开了一家花店,做线上淘宝、微信售卖。“社区就近为我找门面,联系物业给予物管费减免,全程护航,还将帮我申请免息贷款,让我的创业梦想照进现实。”王宏娟高兴地说。随着小店顺利开张,王宏娟不仅自主创业,改善家庭生活,还为其他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妇女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合肥市各级妇联组织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带领广大妇女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让巾帼脱贫团队由助攻变主攻,巾帼脱贫成效由“盆景”变成“风景”。

  肥东县撮镇镇龙塘社区居民赵玲玲返乡创立安徽恋腾家具有限公司。藤艺编制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就业带动能力强,工作方式灵活,非常适合在家的妇女。当地妇联找到赵玲玲,希望以恋腾家具编织基地为依托,对当地贫困妇女、失地妇女开展手工编制藤制家具培训,让她们能够能够通过来料加工的方式实现就业。赵玲玲立即答应下来。目前,恋腾家具有限公司已对当地30多位妇女进行了培训,并与她们签订手工编织产品回收合同。签约妇女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

  对一些创业妇女来说,资金是“瓶颈”。今年5月,合肥市妇联召开银企对接会,合肥科技银行和40多家企业进行现场对接,打造“巾帼创业”金融品牌,推出巾帼信用贷、巾帼担保贷、春雨贷、无还本续贷等系列产品,特别为荣获“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的女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项产品,覆盖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有力推动女性龙头企业、妇字号产业基地、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妇字号扶贫工厂的发展。目前,“巾帼贷”贷款13914.80万元,极大缓解了企业、基地和扶贫工厂复工复产资金难题,有效促进了妇女就业。(记者 洪放)


  多渠道助“半边天”增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更加重视妇女的参与和受益,出台一系列扶持妇女脱贫的政策和举措,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引导广大妇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半边天”力量。

  扶贫扶智,赋能妇女发展脱贫。2016年以来,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动员1019万人次贫困妇女和骨干参加政府和妇联举办的各类脱贫培训,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保障贫困妇女平等获得教育培训,“春蕾计划”资助100多万名贫困女童,防止女童因贫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力实施妇女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累计发放妇女创业担保贷款3837.73亿元,贫困妇女成为扶贫资源的获得者和扶贫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发展产业,助力妇女稳定增收。大力发展妇女优势特色产业,各级妇联在贫困县创建2万余个妇字号基地,扶持女性参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种养殖产业,带动400多万名贫困妇女发展增收。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达到55%,“电商”“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正在成为妇女脱贫攻坚的“新利器”。妇联组织充分发挥优势,用好农村电商、直播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小鼠标对接大市场,帮助贫困妇女稳定增收。据统计,各地妇联培育的“巾帼电商”“母亲电商”等,帮助50余万贫困妇女通过电子商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实现增收脱贫。

  灵活就业,帮助妇女巧手脱贫。各级妇联在贫困地区建立3011个妇女手工协会与合作社,帮助120余万名妇女有活干、有钱挣,一针一线灵活就业、巧手脱贫。(闻则)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热点图片